基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用地结构划分和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基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用地结构划分和评价

王意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济南 250013

摘要:基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用地结构划分和评价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区域产业用地评价的基础工作,因为现阶段我国产业用地有关定量相关评价的成果较少,本文从影响产业用地结构的产业政策的选择等相关研究入手,以期在评价空间层次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对区域产业用地有所借鉴。最后建立产业用地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我国产业用地评价多集中在政策制定研究的定性考察方面,应着力挖掘产业用地内涵,加强对区域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关键词:产业用地;结构划分;构建


1、引言

产业结构与产业用地结构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产业用地结构是否合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在众多的产业政策中哪些对产业用地结构最为显著影响;在产业政策下影响下,我国产业用地结构应如何划分;这些政策又是怎样影响产业用地结构的,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产业政策的梳理进行解答。

2、影响产业用地结构的产业政策的选择

产业政策对土地市场具有的直接干预作用,当前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产业政策的导向一致。通过分析当今产业政策的主要任务,能够明确影响产业用地结构的具体政策。根据产业政策的影响对产业用地结构进行划分,是产业用地结构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即明确在产业政策作用下,用地结构评价的对象为何,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样才能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评价。

3、不同产业政策对用地结构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控方式可归纳为示向性调控和强制性调控两大类,其对产业用地结构的影响有所区别。示向性的调控政策主要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但企业怎样发展由投资者决定,产业结构变化的以市场活动主体意志为转移,实施手段主要包括目录指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与核准、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等。强制性政策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市场行为的政策,表现为强制性清理(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鼓励优先发展产业的政策是典型的示向性政策,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场投资者进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市场,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由市场主体决定。

4、产业政策与产业用地评价对象的衔接

在基于产业政策的产业用地结构评价中,从产业用地数据库中提取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中各行业小类对应的用地面积。而我国不同的产业政策在调控对象范围界定上却不尽相同:优先发展产业和禁止发展产业的调控政策,以具体产业部门或者产业部门的集合为对象。

优先发展产业与对应产业用地的衔接分为两步,首先,根据产业政策内容选择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第二,从产业用地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小类用地数据。具体对应规则如下:第一类先进制造业:选择的行业小类中的所有企业均符合优先发展政策;第二类先进制造业:行业小类中的企业通过改进工艺,其业务可以符合优先发展政策;第三类优先发展产业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新产生的行业类型,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相关的产业类别。

在禁止发展产业对应的用地选择上,是对符合淘汰标准的企业的用地筛选。挑选过程与优先发展产业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企业挑选中的规则有所不同。在选定的禁止发展产业涉及的行业小类后,依据企业的人口规模确定淘汰的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禁止发展产业中的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走是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二、有一定经济作支撑,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那些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必定是要被淘汰。

5产业用地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评价目的与方法

产业用地结构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反映该区域用地结构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用地结构未能体现国家产业调整思路和要求的区域,可以通过对各类产业的从新选址与功能分区划分、用地的置换和结构调整从而达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化和高度化。

5.2评价指标选择

本研究中,选择第一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第二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现代服务业用地比例、禁止发展产业用地比例作为评价指标,从四个方面定量考察区域产业用地结构。

第一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是第一类先进制造业行业的用地面积与所有制造业用地面积的比值。现代服务业用地比例是现代服务业的用地面积与所有服务业的用地面积的比值。禁止发展产业用地比例是禁止发展产业的用地面积与所有制造业用地面积的比值。以上三个指标为评价结构现状的指标,将参与最终结构合意度的计算。第二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是第二类先进制造业行业的用地面积与所有制造业用地面积的比值。

5.3评价指标标准确定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2],先按照人均GDP进行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对不同阶段制定不用的用地结构标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该区域内的优先发展产业用地比例应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而其禁止发展产业用地比例则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低,据此标准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是各地方能明确下一步用地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任务的轻重的重要依据。

5.4评价模型的确定

在进行现状评价时,在确定了评价指标和标准后,可通过计算求得该区域的结构合意度。

对于第一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第二类先进制造业用地比例、现代服务业用地比例三个指标,其评价模型为:

60890ac280f50_html_98d4fd5b356b4c97.gif

对于禁止发展产业用地比例指标,其集约度评价模型为:

60890ac280f50_html_29fd820305cb1fc8.gif

公式中,SD表示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SD∈[-1,1],当SD=0时,为达到标准的最佳集约状态,SD=-1,为最不集约状态,SD=1为最过度集约状态;用SR表示评价指标的状态值;用B表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B∈[0,SP];SP为评价指标标准值取值的上限值。

60890ac280f50_html_d750ffd95b8e85f0.gif 最终的结构合意度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多因素评价方法,合意度或集约度的计算皆可使用此类方法,当因素权重不易确定时也可以直接使用相同权重即计算算术平均值。方法具体公式为:


这里HYD表示最终的结构合意度;SDi|表示各指标值计算结果的绝对值,n表示评价因素的数量;Wi表示各指标的权重;HYD取值范围是[0,1],结果的分值越高,评价对象越集约。

这里权重值是采用信息熵法确定。信息熵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即随机无约束程度的一种变量, 据此, 可利用信息熵来表征各指标的差异程度。某项指标的熵值越小, 有序度越高, 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重要性越大, 反之越小。因此,可利用熵值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在进行潜力评价时,评价模型为:60890ac280f50_html_7df4e18f7ea95297.gif ,其中,S1代表第二类先进制造业面积,S所有代表制造业面积。

6小结

对产业用地评价应着力挖掘产业内涵,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产业用地进行定量评价。当前我国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工作,围绕各自评价目的,在构建方法和指标选择上都已相对成熟,宏观层次评价指标中涉及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率、土地可持续发展度等共性指标在各领域的土地利用评价中都具有作用,产业用地的评价可以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少智,陈志辉.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 究——基于全国、广东省及广州市数据的对比分析[J]. 产业评 论,2011(3):55-60.

[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 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11(5):4-16.

[3]关伟,许淑婷. 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 关系[J]. 地理学报,2014(4):520-530.

[4]马丽,金凤君,刘毅.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 结构解析[J]. 地理学报,2012(10):1299-1307.

[5]胡曼菲,关伟.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我国经济与环境耦合系统 的演化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0):88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