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

寇德民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阳光小学 362500

摘要:学具即指学习用具,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学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具的形式也越发多样,许多商家为了提高学生的购买欲望,将许多实用的学习设计成十分艳丽的模样,导致了学具华而不实。例如曾经风靡小学校园的一种尺子,是一种折叠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尺子的长度,但是折叠口的尺子衔接并不紧密,导致一条完整的直线都不能画出来。而学具的核心在于应用,在于协助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为了美观存在。因此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应用的意义,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应用;具体策略

引言: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得学科。尤其是对于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因此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甚至可以通过生活观察得到部分的小学数学结论。但是因为限于具体条件,教师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感受生活情景来学习知识。所以学具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生活场景给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学具的应用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从而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应用的意义

1.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情景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虽然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是生活性知识,但是课本往往将这些知识抽象化,理论化。这样虽然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课本的《三角形》一章中,提到三角形的稳定性非常高,学生单凭这一句话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十分困难。因此教室可以借助学具,例如小木棒,让学生拼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大家随意的移动,按压,测试这几个图形的稳定性,从而让学生更好更直观的感受到三角形稳定性高这一抽象理论。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抽象理论更加直观[1]

2.提高数学应用的生活性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的最终应用需要落实到生活中去。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都无法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章中,学生很难具体理解一公顷有多大,一平方千米又有多大,对于学生而言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却只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让数学和生活剥离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数学最本真的意义。而借助学具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一平方千米的大概概念。此时主要借助到了尺子用具,让学生先将一平方厘米的纸片裁剪下来,然后再将二十五平方厘米的纸片裁剪下来进行对比。然后将一百平方厘米的纸片裁剪下来进行对比。最后测量地砖,估计地砖的面积,再和一平方厘米的纸片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渐意识到一平方千米的面积有多大,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进行对比,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3.辅助学生学习

学具本身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具的应用相对较多,无论是进行图形拼接的小木棒,还是进行图形绘画的直尺,三角尺,圆规,或者是进行角度测量的量角器,都在不同程度上辅助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小木棒拼接相关图形进行图形稳定性的测试,从而加深记忆。也可以利用直尺三角尺完成特殊角的绘制,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应用的具体策略

1.应用合适学具,提高学具的辅助作用

学具的应用本身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更需要学具进行辅助学习。而学具的应用也必须符合章节内容才能更好的发挥学具的作用。比如在《认识钟表》一章中,想要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钟表时针分针的运动,就需要借助真正的钟表进行学习,此时一般的学具例如尺子,圆规就无法满足章节的学习。而在《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就可以借助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常规学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三角形,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且进行探索和探究。在《图形的运动》一章中,单纯利用常规教具又会略显不足,因此可以借助七巧板或者积木进行图形运动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图行运动规律。从此不难看出学具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合理合适学具的应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内化数学知识。

2.适当使用学具,紧密贴合课本

学具的使用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借助常规学具进行图形的绘画,还是借助章节学具进行章节学习的探究,都无法脱离动手操作。但是在运用学具的过程中,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在利用学具辅助学习的过程中把学具当作玩具,过度的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就会让课堂逐渐偏离重心,课程的进行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有意识的把控学生使用学具的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有效的进行问题探究,同时也没有过分多余的时间把学具当作玩具进行玩耍。通过把控学生使用学具的时间,让学生在使用学具期间基本都为课本内容服务,让学具的应用紧密贴合课本内容,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结合课本内容,充分发挥学具作用

学具虽然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的学习,但是在很多章节的学习中一般是不需要使用学具,或者很少使用学具,这样就导致这部分的知识依旧抽象,需要学生耗费一定时间进行理解内化。因此教师再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考虑是否有学具可以应用。例如在《年、月、日》一章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脱离所有学具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数字乘除加减的方式学会如何判断闰年,也可以用口诀的方式教会学生记忆大月、小月。但是这些内容终究是理论性的抽象内容,单纯的数字知识对于学生的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日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利用日历进行对照,更好的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学懂知识。

三、结语

学具作为辅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和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可以利用学具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更加直观的感受抽象知识的内涵,从而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活化,让数学最终回到生活应用中,让学生减少对数学的疏离感。

参考文献

[1] 乔利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 000(035):73-74.



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XB2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