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板书设计促进时空观念的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以教学板书设计促进时空观念的培育

钱跃翔

瑞安市第二中学 325200

摘要: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而板书是一堂课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在板书中科学使用时空观念,对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发展的时空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五大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素养是最前置的部分,是涵养其余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素养。笔者以为,以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培育先行,全面推进五大核心素养养成,既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又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那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一抽象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笔者希望通过教学设计的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尝试探索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之道。

一、在板书中使用时间观念

马克·布洛赫认为:“脱离特定的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1]作为历史研究结果呈现的历史叙事或者被重构的历史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的。那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环节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笔者认为要采用各式各样的与时间有关的板书,比如:

1)数轴式板书

数轴式板书,是先画一条时间数轴,然后从历史发展的视野和角度,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陈列在时间数轴上,就某一历史事件而言,可追踪过去,展望后来,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洞悉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使零碎的历史知识表述形象化、条理化和宏观化,以提炼出相关历史事件发展变化的规律。

2)大事年表式板书

用大事年表展示历史,能够便于学生梳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建构整体化知识体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真正走进历史、领悟历史。此外,利用大事年表还有助于学生根据时序性发展理顺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

3)时间线索式板书

根据教学内容的纵向过程进行设计,显示内容,层层向前推进,具有逻辑程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使得历史过程复杂,头绪繁多的历史事件的教学变得简易。以时间线索式的板书不仅直观性、逻辑性强,方便体现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递进、变化、顺序等关系,而且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二、在板书中使用空间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不仅仅包括历史时序观念,还包括历史空间观念。空间是历史事物存在与发展的环境位置信息,它和时间互相关联,交互作用,共同构成历史事物的时空坐标。“地理与历史,最有紧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2]但是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育对历史发生的时间给予了较充分的关注,并且注重排列事件的先后顺序,但对于历史空间的认知则重视不够,“以至于学生的历史印象中只有古往今来的纵向线索,没有上下四方的横向空间观念”[3] 。由此可见,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那如何在教学设计的板书中渗透历史空间观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1. 地图简图式板书

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范围地区和地点进行的,为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的空间和进程,必须使用历史地图。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直观教具,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在板书中直接运用历史地图比较困难,但是可以借助地理学科的地域简图。地图简图式的板书,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够非常直观地提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

2)历史方位式板书

历史方位式板书,指的是在黑板上按历史事物的一定方向和位置关系呈现的图表和文字信息。历史方位式板书反映历史事物的空间分布关系,强调方位意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历史方位式板书,不仅教师操作起来非常便捷,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总之,板书是一堂课教学重难点的体现,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条理有序的。在板书中科学使用时空观念,对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发展的时空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前文提到的各式各样的有关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历史教学板书,其目的都绝不仅仅在于单纯记忆历史事物的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还在于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方法和观念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具有综合色彩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 ,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5页。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65页。

[3]韩宾娜、王兆明:《中国历史地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