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陈丹萍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那新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要强调教育回归于生活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彻底地消化和掌握知识,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益。数学是一门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经常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最终只记住了知识,却没能形成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从而严重限制了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新学生的学习观,让学生可以带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根本意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教学资源的使用是落实生活化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教材上,却忽视了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使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参与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充分,进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发达的年龄阶段,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却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耐心和信心,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的问题。因此,要想落实生活化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建立在学生的真实需求之上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落实途径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质量都起到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文化的特征等特点都决定了兴趣在课堂上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手段,满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同时了解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比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学生可能也玩到过与数字相关的小游戏,最经典的就是“24点”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带着学生一起去了解这个游戏,掌握问题解决的关键,从而利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小游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充足的动机,乐于去探索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总之,教师要充分的挖掘生活化的趣味教学资源,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情景,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2.课堂提问生活化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重要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向学生提出一些充满探究性、但是难度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来构建课堂提问情景,让学生能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之上去探索问题。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知识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的水电费也是有讲究的,在我们这里,居民每月用水不超过十吨的,会按照3.8元来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则会按照每吨4.8元来收费,小红家上个月用水12吨,那么他们家一共要交多少水费?这样,就给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达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

3.实践活动生活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的数学教育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发现与创造,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契机,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进行动手实践,从中发现数学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设计包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选择教室里的一样物品,例如粉笔、铅笔盒、书本等等,利用教室分发的纸板、剪刀等材料去制作一份包装。在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对物品进行测量,计算出体积,从而在实践当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加灵活地使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经验。

4.课堂形式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建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之上去构建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使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并且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如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良好的合作能力应当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如何正确倾听他人的意见和传递自己的想法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多使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在本次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发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卡片,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卡片上事物的特征,将这些卡片分成不同的组合。这样,通过小组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教育的目标。

5.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的反思过去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着的不合理性,结合学生真实的需求来使用新的作业设计手段。教师要积极应用生活化的教育观念,使用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来改善学生的课下学习质量,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数学文化的探究,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数据收集整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教学上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利用采访、实践观察等方式去获得自己需要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将自己的所思所得整理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分享出来。如此,可以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下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文化,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地释放出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本文针对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展开了一番叙述。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知识的构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和手段,构建更加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葛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