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限空间”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浅谈“有限空间”作业

申君宇

江苏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连云港: 222000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一旦发生,易造成群死群伤的较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的企业因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导致停产、破产。那么,什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事故呈现哪些特点?有限空间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我们企业怎样做才能避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下面我就有限空间作业谈谈我的认识。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又称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上述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作业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所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和死亡人数较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有限空间作业相关规定,在工贸行业重点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就是要抓住有限空间作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落实基本作业要求,普及基本安全知识,通过持续推进此项工作,使有限空间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有限空间事故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总结近几年来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事故主要集中在冶金企业和轻工行业。

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在未通风、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

三是事故伤害类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导致事故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氮气、氩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四是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春夏两季尤为突出。

五是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扩大现象尤为严重。

三、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四大危险有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有限空间由于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故与一般工作场所相比,存在更多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更高。在许多情况下,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了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当这些物质达到该浓度时,若作业人员若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短暂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就会对大脑、心脏或肺部造成终身伤害,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如果作业人员吸入过量有害气体,将造成中毒或窒息。

二是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或被挤出导致氧含量过低引起缺氧,如动植物呼吸、电焊大量消耗氧气等情况。正常空气的成分包括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少量惰性气体。在有限空间内,如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有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极易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

三是有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引起燃烧爆炸。

四是其他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情况。有限空间作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噪音、坠落、滑倒、绊倒及跌倒、坠物伤害、能见度低等。此外,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有的作业如电、气焊作业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伤害,尖锐锋利物体引起的物理伤害和其他机械伤害等。

因此,我们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认真分析有限空间内的危险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1. 我们企业应遵守安环部制定的亚新钢铁有限空间作业八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将有毒有害介质气体与有限空间可靠有效隔断,并将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现场作业人员。

三、必须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做到保持空气流通,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进行作业。

四、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五、作业现场必须配置监护人员,并坚守岗位。

六、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七、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八、必须切断动力电源并使用安全电压。



五、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后如何施救?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企业和施工人员应该如何救援?首先企业和施工人员应秉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开展自救,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合适的呼吸器具进行救援,严禁盲目施救。其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绝大多数是中毒、窒息事故,造成作业人员心跳、呼吸骤停,若盲目施救或救护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伤亡扩大,因此,企业相关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和心肺复苏技能,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可以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第三,若事故现场状况较为复杂,救援难度较大,超出企业自救能力时,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警,向社会救援力量求救,切忌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化,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总之,我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多,各单位应该首先对区域内有限空间进行辨识,明确有限空间的数量,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认真执行公司下发的有限空间作业8条规定,就可以有效避免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







安环部:申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