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王春华 李秋波 李芳 庄建艳 郭建芬 薛艳梅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n=15)和实验组(n=15)。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Fbg、D-D、PT、FDP四项凝血指标及MPV、PLT、PDW三项血小板参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同时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3.33%和93.33%,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从而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除此之外,其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择期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


手术患者由于血液的高凝状态和术中刺激等因素很容易在术后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并发症状,需要加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否则很容易引发肺栓塞等症状而导致死亡[1]。有相关研究显示,采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由此,本文选取了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此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常规组15例患者中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情况为最大70岁,最小27岁,平均(48.5±2.5)岁;实验组15例患者中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情况为最大69岁,最小28岁,平均(48.5±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无血栓病史患者;2.未见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3.无内科疾病的患者;4.签署之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对护理工作极度不配合的患者。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室温湿度的调控,温度需要保持在22-26℃之间,湿度需要保持在50-60%之间,以及患者手术体位调整和术中保暖护理等。

给予实验组患者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手术过程中,若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需尽可能的行上肢静脉穿刺。2)输血需要及时,以防止患者因为失血过多而出现凝血-纤溶系统的失衡,从而有效避免患者血液黏度的上升。3)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帮其佩戴好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并适当的施加压力。4)护理人员需要以娴熟的手法帮助患者进行腿部按摩,即指导患者取平躺位,并将下肢抬高15°左右使得膝关节自然弯曲,然后由小腿至大腿围绕患者腿部四周进行按摩。5)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在运送病人回病房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持动作的轻柔和平稳,并引导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卧床休息,与此同时,在帮助患者转换体位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包括Fbg、D-D、PT及FDP,血小板参数包括MPV、PLT及PDW。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60-90分之间、60分以下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软件处理实验收集数据,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采用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患者满意度则采用[n(%)]表示,同时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对比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凝血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Fbg(g/L)

D-D(ng/L)

PT(s)

FDP(mg/L)

常规组

15

3.25±0.79

359.23±38.52

33.65±3.12

3.22±0.78

实验组

15

2.32±0.54

263.56±19.58

30.25±2.98

2.65±0.66

t

-

5.16

6.85

4.34

5.22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对比

术后,常规组患者的MPV、PLT、PDW三项血小板参数分别为(12.22±0.39)fL、(224.15±25.31)×109/L、(25.34±2.45)%;实验组患者的MPV、PLT、PDW三项血小板参数分别为(9.65±0.21)fL、(170.33±12.58)×109/L、(13.45±2.14)%,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t=5.63)。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5例、满意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73.33%;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10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3.33%,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X2=6.3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导致这一并发症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术中保暖不当、长时间卧床、静脉受损、麻醉以及术中输血等,而该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很容易发展成为肺栓塞,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基于此,对择期手术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是预防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其通过尽可能的行上肢静脉穿刺来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穿刺率,从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活动受限的情况。然后在手术过程中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能够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最后采用娴熟的按摩手法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如此,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在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患者的Fbg、D-D、PT、FDP四项凝血指标及MPV、PLT、PDW三项血小板参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A在患者。这一研究 结果与魏素英在同一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充分表明,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具有非常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从而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除此之外,其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素英.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521-2523.

[2]黎玉婵,蔡羽中,李健.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112-114.

[3]卢娜,李月娥.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