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2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蒋丽君 张梅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摘要: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布了推进产教融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支持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加快职业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从多方面着力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促进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这为新形势下高校依托产教融合拓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意识,使高职毕业生能顺应社会的需求已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实现我国创新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具备专业化和技能化本领的高职学生队伍的支持。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发展趋势,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高职院校中,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强大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除了开设必要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为学生设置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其搭建专门的实践平台。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强调提高其专业技能,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就业,却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明确培养的目标,需要有科学且合理的培养计划。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有限,认为创业与自身无关,学校也没有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而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和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求。

2.创新创业能力师资薄弱,硬件措施不完备

我国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期间,仍然沿用以往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和下企业工作的经历,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大多高校校内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设备、场地、空间等更是不足,学生实践项目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整合程度不深,企业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足,校企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力度不大。

3.缺乏的创业保障,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充满兴趣,可以通过企业支持等方式获取创业资金,由于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利益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的条件和实践能力不够认同,导致其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限制。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划,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单单通过课堂学习无法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大多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也只是一个实习场所、一个就业机会,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及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课程,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举措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意识

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摆在同样的位置,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等全面深化改革,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发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行业及岗位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强化对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创新,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全面拓宽教育渠道,为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新动力。

2.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高职院校应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科学选择,构建多样化的师资队伍,针对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加大对其创新意识、技专业能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可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技术团队;联合合作企业建立创新创业社团,配备校内外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资源共享,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选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联合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协同教师、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3.建立的创业保障机制,完善培养体系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合专业特色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内容。通过以合作企业创业项目为课程目标,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创业计划。通过模拟创业,让学生领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能力及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资源共享,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选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联合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推进企业效益的增长,深化校企交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适合学生的综合训练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197-198.

[2]景永斌 ,黄小奇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究——以高职院校为例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6):169-170.

[3]石磊 .“双创”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55-57.

[4]王奉清.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

88-89.



作者简介:

蒋丽君(1980.12-),通讯作者,女,硕士,讲师,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