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移动医疗的服务与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2
/ 3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移动医疗的服务与改善

周思佳 黄慧颖 邢铮妍 彭子冰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摘要】移动医疗概念自2011年引入我国以来,经过2013年4G技术的投入使用,2018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5G元年都推动着互联网在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直线式向上发展,大智移云物五大网络安全新兴技术加持下,以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出现的爆炸式增长为表现,使得移动医疗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对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通过结合对移动医疗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深入分析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的效率障碍,并基于对其效率障碍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移动医疗的可持续增速发展。

【关键字】移动医疗;“互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健康管理





一、政策背景下移动医疗概述

(一)移动医疗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定义,移动医疗是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支持,可通过短信、视频短信、录音、电话、网站以及手机应用等媒介进行。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服务,它提高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性,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同步实现三即时——医疗资源即时访问、医患的即时沟通、临床数据的即时传输。

(二)政策支持下移动医疗发展的必要性

医疗保障一直是我国民生保障之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的医疗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组组矛盾上,一是在老龄化、慢病化日益严峻对医疗服务的深层次需求与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分配不均的矛盾;二是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防疫抗疫前提下对互联网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其技术与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完善的矛盾。

最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前身”的远程医疗为后续的互联网医疗奠基;经过近20年互联网医疗技术与政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最终在2018年4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紧接着2018年7月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同年9月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自此进入“互联网+”移动医疗发展的新时期;2019年至今,“互联网+医疗健康”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互联网+”移动医疗获得飞速发展,密集式地涌现出各式“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和线上健康服务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于2020年4月7日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为解决我国医疗现存问题,国家政策方面已予以递增式重点支持,但是要使移动医疗在疫情背景下趋于常态化,仍遇到一些问题,并且需对现存问题深入辨析,精准认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运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我国的医疗问题。

二、移动医疗现状与评价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日趋完善,互联网移动医疗平台向大众提供了预约挂号诊疗、候诊提醒、线上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基础服务。基于互联网下的医疗发展为患者提供了定制化、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医疗的不足。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等重要信息在以卫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区域信息平台上得以很好地保存,与政府的初衷——“医疗健康同行,以惠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体系”不谋而合。疫情期间,与“互联网移动医疗”相关的搜索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和智慧医疗。

(一)远程医疗现状规模及不足

远程医疗在新冠疫情下的体现尤为明显,使用频率呈爆发式增长,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紧张,同时为了减少人口流动和人口聚集,线上医疗就诊成了效率最高,最便捷的选择。据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有74.4%的中国网民进行了线上问诊和医疗物资的购买;约有67.15%的网民对互联网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看好的态度。超过70%的网友认为“互联网移动医疗”既响应了人群不聚集接触的号召,又提高了看病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门诊的压力,达到了分流的效果,合理利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虽然远程医疗预约挂号缓解了线下就诊的压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线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研究发现,大多数线上问诊平台资源分散不均,缺少集成系统化管理。移动医疗的诞生初衷是为了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统计数据显示,三级甲等医院占国家卫计委数据统计的医疗服务机构与企业总数的0.1%,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而大量病人又处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普遍较低,久而久之,群众对于基层医疗设施缺乏信任度。

(二)健康管理数据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健康管理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慢性疾病管理、体检、疾病预防、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妇幼报警等基本服务,同时实现了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监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为例,加强对大众慢性病在线管理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应用程序开启用药提醒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及时性,控制好慢性病发展的态势。

现代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定期体检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采集的健康信息需要合适的平台进行评估和监控,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但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必然会面临患者健康信息的录入,所以,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也是移动医疗在个性化道路上发展的必要保证。

(三)智慧医疗提升护理效率

智慧医疗在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体现较为突出,实现了患者信息登记、生命体征监控、医嘱提示更新,兼具智能决策和纠正的功能,减少了护士间的重复劳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智慧医疗与时俱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患者新兴的需求,面向未来, 智慧医疗将抓住可移动、可拓展、便捷性、经济性和广泛实用性等优点,朝着用户精细化、服务定制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患者的医疗需求。

(四)疫苗全民注射现状

疫情期间,疫苗的普及注射工作给智慧医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疫苗作为各类传染病与重大疾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其开发、生产与接种一直是国家药品监管的重点对象。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海内外接种过亿,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截止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一亿剂次。十三五期间,国家致力于完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顺利完成、《疫苗管理法》与《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实施,都反映了国家对于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全面展开,疫苗资源配置、疫苗接种管理与疫苗安全监管等关键词再次成为舆论讨论与关注的热点。依托大数据平台的移动医疗服务型网站成为了疫苗管理的重要载体,在疫苗服务改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效率障碍与改善

(一)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移动医疗的发展将更多优质的资源展现在基层群众面前,但由于大部分群众缺乏有效的医疗知识,对于优质的医疗资源竞相争抢,不管生大病还是小病,都选择去大医院就诊。如此一来,医疗资源的过度“抢夺”,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产生最大的效益。因此,移动医疗平台应加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线上挂号要进行有效审核。平台要积极利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病人病历线上同步更新,建立每一位患者的资源库。在患者挂号预约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合理安排医疗资源。

除此之外,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也要兼顾基层医疗机构,要将基层医疗机构也纳入医疗服务体系,这样就可以形成地区性医疗服务链,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来医治普通患者的轻微疾病,使得移动医疗的发展更为高效、可持续。

(二)个性化服务与数据安全的矛盾

根据数据查询,2010年1月至10月,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大量的资本注入必定会带来平台商业化的风险。所以为有效提供个性化服务,首先平台必须加强自我约束与内部管理,遵守保密原则,重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问题。其次,对于移动医疗这样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各监管部门应该加快制度建设,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平台也要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等特征,开启多方维护信息数据库,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安全性。

(三)疫苗服务

据调查显示,先行主流移动医疗平台提供的与疫苗有关的服务主要包括疫苗资源数据整合、预约接种和疫苗知识科普。在平台界面设计上主要以一类、二类疫苗或者成人、儿童疫苗进行划分。受疫情影响,大多移动医疗平台都推出了新冠疫苗服务专栏,供需求者快速获取信息与服务。移动医疗在为疫苗普及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定的效率障碍与待完善之处。

  1. 医患信息不对称与数据安全问题

移动医疗平台作为疫苗资源与接种者的中间人,起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国家民生政策实施与落实的重要平台。然而,不少线上医疗服务渠道都存在着数据不真实不完整、输出不清晰不准确等信息传导障碍,导致服务效率的降低。比如,多数接种点疫苗显示长期缺货、未标明疫苗制造商等等,都反映出平台本身与疫苗资源配置信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息更新不及时,平台信赖度与使用率下降。因此,平台因与社区医院、疾控中心达成协同合作机制,才能有效保证疫苗供需平衡。同时,疫苗供应数据与接种者信息的保护也是平台运营的首要安全保障,平台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必要时引入区块链技术以为数据分析治理提供支持。

  1. 缺少接种者的信息整合与持续追踪

由于部分疫苗接种过程存在阶段性与分期性特征,平台有必要引入对于接种者持续跟踪管理机制,为疫苗安全和接种者个性化服务提供保证。因此,移动医疗平台应定期整合接种者接种信息,在咨询接种者医院的情况下对于其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这也应成为移动医疗个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缺少行业规范与市场准入机制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移动医疗平台的法律法规尚处在完善阶段,相关的治理与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落实。对于疫苗方面而言相关的市场准入机制与行业规范更加有待改善。因此,基于对于各大平台的相关运营模式的研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行业规范,组织监督,必要时引入市场准入机制,以此作为疫苗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线上问诊平台

线上问诊平台一直作为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主要利润点,是推进平台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具。许多移动医疗APP与网站都将此类服务作为主要的投入点,可见具有潜在的收益与价值。线上问诊平台是线上医疗服务链的重要载体,其能否系统化管理也决定了线上诊疗的效率与效果。研究发现,大多数线上问诊平台资源分散不均,缺少集成系统化管理,而这也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有关。所以,平台应加速构建与基层医疗的互通协同机制,将协同国家医疗资源的配置作为其发展的首要切入点。因此,有效助力基层医疗的建设,协同大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也将助力线上问诊平台的搭建与快速发展。

四、总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互联网+”移动医疗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对此予以一系列重点政策支持,但是要使移动医疗帮助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我国当前移动医疗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对该些干预对象精准认知,加以分析解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促进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梦乐,何开文,王一荃,刘佳莹,陈旭. 浅析移动医疗的是与非[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5):160-161.

[2] 燕向晖,王未希. 建设移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前景与对策分析——基于大数据背景下[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5(06):66-72.

[3] 任远,吴梦蝶,刘光丽,宋国强,王常青. 移动医疗研究现状和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医学信息. 2021,34(03):12-15.

[4] 陈明睿,许敬莹,毕然,吴一明,冯丽华. “互联网+”移动医疗App的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2019,(29):187-188

作者简介:

周思佳,生于1999年12月,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会计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128706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