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价值

郝保慧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 河南 商丘 476200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我院于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及教育组(n=32,健康教育路径),将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发生,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及骨髓缺陷为主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通常分为非重型及重型,致病因素常与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病毒感染等有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若无法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患者出现感染或严重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有效避免感染及出血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1]。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并由护理人员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2]。本文现针对我院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男女比为18:14,最小22岁,最大40岁,均值(31.24±2.68)岁。教育组男女比为14:18,最小21岁,最大40岁,均值(31.18±2.72)岁。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一致,且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并由护理人员建立其护患之间的沟通,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及病情变化,对其进行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

教育组:①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及基本信息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根据该表内容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并可将该表分为多份分别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引导其参与至护理过程中来,提高配合度。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及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③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退热及抗感染治疗,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为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及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并且在患者用药前需详细介绍药物名称、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④当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后方可进行骨髓穿刺,且在治疗前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消除患者对骨髓穿刺的恐惧感,穿刺后需嘱咐患者用无菌棉球长期压迫穿刺点,并由无菌敷料覆盖。

1.3 观察指标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3],两种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其分值与心理状态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60935a579fac6_html_56049bc20de46d26.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66.44±4.36、64.78±4.21)分,教育组为(65.84±4.42、64.75±4.38)分;护理后常规组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58.36±3.64、56.34±3.52)分,教育组为(33.44±2.36、30.11±2.54)分,t=(0.547,0.028;32.495,34.183),P=(0.587,0.978;0.001,0.001)。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缓慢,且病情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持续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能力下降,因此临床将有效止血及抗感染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治疗且缺乏有效护理,导致治疗效果欠佳[4]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健康教育是为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从而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有计划性及目的性的一种临床教育,将临床护理路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则成为了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充分发挥患者主动性,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康复。患者入院后首先根据其基本情况制定健康护理路径,并将患者及家属引导至该护理计划中,提高其配合度,促进后续护理发展;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其疾病认知度,缓解对疾病产生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可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在日常护理中根据治疗关键进行相应护理,在为患者进行有创性的护理时需注意消毒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骨髓穿刺后需长期按压穿刺点,防止血管破裂出血或出血不止,并在成功止血后覆盖无菌敷料,防止微生物或病菌触碰到创口造成感染。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彭群英,曾琴,黄碧莲,等.动机性访谈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14-16. 、

[2]游婧怡,张茂舒.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04-106.

[3]张丹英,徐海珍,刘学英, 等.授权教育及思维导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9):1814-1817.

[4]林燕,邱洪清,程志健, 等.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认知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