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与写作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微写作与写作教学研究

梁颖欣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微写作属于新兴的文体形式,统编教材作业系统设计大量丰富的微写作活动,据此结合作业,提出教学改进措施:联系生活激兴趣、方法经验建支架、落实教材序列化等。

关键词:微写作;统编语文教材;作业系统;常态化


引言


当前写作教学存在“无法便不教,写作难动笔”的现象,学生“被写作”缺乏自主练习,导致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束手无策,畏难情绪泛滥。只关注作文分数,而忽视写作心理、过程的弊端彰显无遗。本文将从统编教材作业系统的微写作任务着手,为写作教学提供参考,实现微写作到大写作的飞跃。


正文


一、微写作的概念及背景

微写作是指内容短小精悍的一类文体,200字左右,如微小说、微剧作、微评论等形式。由于微博等媒介的兴起,微写作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现象贴近生活,备受欢迎,评价不一。在2014年北京高考改革中首次提出并逐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统编语文教材作业系统中随处可见,教师应跟上时代,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写作教学的飞跃。

二、作业系统中微写作任务的类型

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练习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多元化发展。[1]统编教材以“守正创新”的理念,创造性地编排。本文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一册书共24篇,其中九篇的作业系统中均设计了微写作任务。

篇目

题目要求

知识点

1.春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等,发挥想象,另写比喻句描绘春天

想象、比喻句

2.济南的冬天

借鉴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抓住特点,不少于200字

仿写、联系生活、抓住特点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仿写句式、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13.纪念白求恩

品味语句,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仿写、“没有一个不、一个”等加点词的理解

14.植树的牧羊人

你听说过社会中默默“种树”的人?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联系生活、写评价

18.鸟

仿照《猫》和《鸟》中描写动物外形、动作、声音等的方法,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

仿写、联系生活、描写

20.狼

发挥想象,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想象、文言文改写白话故事、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2.诗二首

仰望星空,选择天体,发挥想象,写一首小诗

想象、写诗

24.寓言四则

任选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新的寓意,改写成新寓言

改写、设计情节

从上图得知微写作任务渗透在内,依托教读课文主要以仿写为主,以改写、创作为辅,从课文知识点拓展延伸,贴近日常生活,发挥自主能动性,要求写作内容短小、明确及有参考物,从句到段再到篇,有效击退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兴趣养成自主练习、自我发布的习惯。

三、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联系生活激兴趣

写作对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困难是:“一是不想写,而是没得写,三是不会写。”[2]学生怕写作是凑不够字数,因此微写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进常态化,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写作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3]创立“写生社”精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表达真实情感,从写真实到写新颖,像观察春天花草树木的繁茂,将一切万物复苏的场景写入作文,将生活提升为写作的过程中,自由写作不限字数,把眼睛擦亮以唤醒对美的感受及敏悟力。

(二)方法经验建支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微写作源自作业系统,依托教读课文,也要依托方法,合理的方法指引下,才能做到写作常态化。

1.随文写作

写作与阅读本是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要以读促写,借助对文本深入解读和分析,实现先模仿后创作的飞跃,或读前预读写阅读感悟,教师需“下水”以身垂范,或读中将重点段落、修辞手法、句式等渗透于教学过程,如余映潮教《济南的冬天》,便就文中反复、以虚写实等写作手法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如此更能让学生感知特殊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在写作过程中加以模仿;教师不局限于作业系统的内容加以拓展,或读后改写文体理解内容,续写情节发展想象力,写评论赏析达到以写悟读。

2.要素建构

一个写作任务通常包括交际语境要素、语篇形态要素和其他写作要求三类[4],根据作业系统微写作任务为学生构建写作要素矩阵,即罗列写作的内容点和信息,确保要求落实,初步完成写作。如教读《鸟》要求习得描写动物外形、动作等的方法:

交际语境

对象

外貌

动作

手法

文体

睡觉

吃饭

玩乐

......

......

美丽的

丑陋的

五彩缤纷的

......

一动不动

偷吃

打架

......

比喻

拟人

排比

......

诗歌

散文

说明文

.....


如此将写作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在刚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利用写作要素矩阵构思,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支架,从简单对应写作着手,降低写作的难度击退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步步操作顺利进入写作。

3.情景写作

安排情景写作系列,学生寻找相应语料,达到微中大作的效果。如教读《植树的牧羊人》对种树人慷慨奉献的品质歌颂之时,教师可以以“抗击疫情”举办微写作活动:防疫标语仿一仿、抗疫诗歌创一创、抗疫新闻评一评、抗疫小说写一写,布置系列写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指向明确理性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感性树立学生的价值观。

4.日扎写作

写作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每天一句话,每周一微作,或感想,或生活,或开心事,或不开心事,没有要求,随心写作,形成习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正是如此,这不仅是量的递增,更多是心路历程的记录,从日扎中感受自己的变化,旨在达到语文入心。另外创意灵感飘忽不定,引导学生学会补抓,记录灵感,最后日扎集结成册,在班中展示或投稿发布。

(三)落实教材序列化

序列化指循序渐进地推出,作业系统中由句到段到篇的演变,由模仿、续写改写到自由创作,无处不透露着序列化的影子。教师教学除了知道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序列之外,应构建对写作流程也进行序列化训练,即教学生“审题、设立情景、构建要素、写作、修改、点评”的流程,并学会对单列技能的进行专题式的教学,从而实现从微写作到教材写作板块的飞跃。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统编教材的作业系统中微写作任务的研究,提出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写作走向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荣维东.写作任务要素矩阵: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J]语文建设,2020(9).

作者简介:梁颖欣(1998.03-),女,汉族,广东佛山,无,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