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外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外的对比研究

陈妙怡

深圳市百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 518104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探索—完善—创新”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包含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核心都是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使其能够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从本质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资源的均衡。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对比、参考、借鉴、反思他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从而总结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线,以适应未来更为复杂的国内外教育、发展环境。随着发展历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中的教育“西化”,即秉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开办外国语性质的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等。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积极仿效德国大学模式,使得“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等观念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举措。我国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中国化模式、完善基础性政策、创新时代化举措,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仅能够稳步向着国际化迈进,也能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融入到高等教育中来,促进各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综合性高端人才[2]。本文将从“探索”、“完善”、“创新”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并与国外的发展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探索发展模式,迈入国际化道路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致力于学习国外的高等教育改革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式方法照搬苏联模式,这虽然让当时的中国高校短期内教育发展迅猛,但其发展内核并未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发展模式上具有局限性。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将目光投向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从实践中探索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3],指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国家层面对外开放战略的组成部分。在此引导之下,中国高等教育国家化开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开始完善基础政策,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从而走上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道路。

  1. 完善基础政策,加速国际化进程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特点,我国先后出台了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不仅起到释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信号的作用,也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起到了引领效果。1999年, “中国高校国家研究基地外国学者研究资助项目”成功促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国际交流合作[3]。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 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教技[2007]5 号)不仅支持研究型大学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任职、合作研究,并选拔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效促进国内外的双向交流[4]。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以及2017年联合发布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政策建设:(1)确立国外留学工作的政策保障、管理制度等。(2)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工作部署,健全体制机制,共建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截止2018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约旦、埃及等多个国家向我国发出境外办学申请[4]。本方式通过与国际战略的紧密结合,实现高等教育的互联互通,培养全球化思维的高水平人才。(4)确立我国高校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的管理机制。由此可看出,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并且注重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进而推进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1. 创新改革举措,力求国际化领先

要想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举措,不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必须要具备国际视野、长远眼光。不仅要从大方向上把握好顶层设计,也要在人员、机构、制度、资金等进行针对性的创新[5],让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探索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从国家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双一流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力求满足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6]。从高校方面来看,在国外,苏州市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提供基础设施、人才引进和建设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国高校与我国高校合作,打造留学教育高地,提高来华留学学生的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双向交流

[6]。但是,大力的资源投入意味着需要及时完善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的经费机制,健全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机制。通过以上创新举措,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逐步实现本土化的转型,从发展动力、发展形式上改善发展质量,力求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先。

四、与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比

不论是哪个国家,高水平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反思国外的发展历程与举措,有助于促进各国取长补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

以日本为例,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为:缓慢起步-高速发展-调整完善-反思突破[7-8]。与我国类似,日本通过促进国外留学生留日学习,把别国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入日本国内,促进双向交流。同时,日本并未从盲目追求留学生数量,而是注重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以此来避免留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此外,日本着眼于高等教育资源品质,力求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吸引国外师生资源,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更趋稳定。

五、结语

自近代开始,我国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高等教育与“国际”相接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向着高水平、高能力迈进。在未来,我国仍需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国际化交流、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搭建全球化的网络课程云资源,加强国内国外的优质双向沟通,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莫玉婉,刘宝存.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改革趋势[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4):85-93.

[2]伍宸,宋永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变迁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2):53-58.

[3]赵丽.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分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1):106-110.

[4]吴永会.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 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61.

[5]张丽萍. 历史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21(01):146-150.

[6]朱文,张浒.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述评[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2):116-125.

[7]秦东兴.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以“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7(03):72-77.

[8]曾小军.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政策与挑战[J]. 高教探索,2017(06):86-90.

作者简介:陈妙怡19968籍贯:广东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管理与教育毕业院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