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企业数字化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县级企业数字化转型

王灿华 任小诚 李丽 周西南 杨蔼平 唐丽 李成群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供电局 贵州 557100


摘要:基于南方电网公司“把县乡供电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强化“三基”建设、建立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和提升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全面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等系列工作部署,为持续提升雷山局管理水平,以数据驱动业务转型,打造一线敏捷前台,建设县局高效中台,致力于构建一线智脑指挥部,实现数字化在县局的探索与落地,助推雷山局朝着网内一流县级供电企业迈进。

关键词: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引言:

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指标驱动,辅助决策;状态感知,超前预控;营配协同,高效指挥;数字支撑,全景洞察”,做到深挖电力大数据,以数子化手段提升各项指标,逐步推进了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1县电力局现状与问题

1.1县电力局现状

一是县局已完成远程集抄,拥有很多零散数据富矿尚未挖掘;二是正处于调控配服一体化、中压集约化与低压网格化、输变电集约化等管理变革中;三是现阶段县局的主要定位转变为配网运行主体、客户服务主体;四是处于贵州大数据、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

1.2主要问题

(1)各层级对指标完成情况不能实时掌握,管理不能做到精准施策。

(2)对电网运行状态不清楚,停电信息传递不到位。

(3)系统数据未能充分挖掘整合,系统分析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数据未能有效应用,报表工作量大。

(4)配网运行管理粗放,配网停电频繁,。

(5)客户工单跟踪不到位,客户问题解决效率不高,客户投诉居高不下。

(6)线损管理精益度不够,降损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2 雷山电力局数字化转型工作转型前后对比

2.1指标驱动,辅助决策,运营数据全管控。

指标与公司指标超市数据实现共享,数据实时更新,唯真唯实。做好管理者的眼睛,让管理更精准高效;解放专责的手脚,有精力管理具体业务;做一线员工的指挥员,让一线简单做事

转型前:管理层做决策,靠汇报了解情况。专责:“表哥表姐”。基层:既要应付报表,又要处理客户问题,分身乏术。

转型后:县局通常要管理的26张计量表、46张营销系统表、27张资产系统表、119张调度自动化表、71张配网自动化表,共计289张表。现在,只需一键进入据运营管控平台,实时数据全景呈现。分专业、分区域、分时段,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随时随地方便调取。达到运营数据全管控的目的。

2.2状态感知,超前预控,让一线指挥部作战图可观可感。

(1)电网信息全掌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转型前:调控配服一体化及中压集约化后,县局对电网状态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盲调”状态。

转型后:实现对电网状态(电网主接线图、配网运行联络图、单线图)的实时浏览;实现对配网停电数据信息的接入;计划工作、故障停电信息通过PC端、大屏滚动播出。停电信息及时告知客户、客户咨询准确回复。让一线指挥员及“战士”随时了解电网信息,实现快速响应,缩短复电时间,有效降低客户因不了解停电原因及复电时间而产生的抱怨或投诉。

(2)智慧电保姆,提升用户用电体验和满意度。

转型前:对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重要负荷的监控只能依靠台变总计量系统监测。对大型民宿、餐饮店等用电情况掌握不清。往往是等用户过负荷烧断线或空开跳闸后才知道用户过载,只能被动以抢代维。因游客对停电的容忍度几乎为零,为此,每一次停电总会引起客户的投诉。

转型后:落实物联网技术在县局的应用,建设智能台区,实现对重点负荷区域台变信息的实时感知。实现对除台区三相不平衡、电压监测外,对用户低压分支箱的温度、湿度、烟感、水浸等运行环境数据适时掌握,对每一大型客栈用电信息实时掌握,尤其是节假日等高峰负荷期间,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从而避免在用电高峰期影响客户用电体验,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有效降低敏感区域的投诉风险。

(3)重过载、低电压超前预控,让客户不仅“用上电”,更要“用好电”。

转型前:对重过载、低电压通过人工导出计量系统数据,通过人工比对,判断为重过载或低电压的,由生技部通知相关部门核实处理。往往存在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问题下发了,但相关部门落实不到位,闭环管控效果较差。

转型后:实现系统自动比对,自动下发任务。供电所通过工具包接受任务后,通过核实现场档案参数、三相不平衡或是收集立项资料后跟踪落实处置。处置过程系统自动跟踪,哪个环节未响应,流程、责任清晰,便于督促落实。从而提升对重过载、低电压的处置率,有效降低农村用户在节假日期间因过负荷停电或城区用户在冬季高峰负荷期间重载故障的机率,避免出现重过载、低电压问题解决不精准;或问题处置率低导致95598投诉甚至是12398投诉,不仅让客户“用上电”,更要“用好电”。

2.3营配协同,高效指挥。实现客户服务全链路管控,线损管理精准处置。

客户服务全链路管控

转型前:客服工单靠人工刷新数据节点进行管控。流程节点靠微信传递,容易遗漏;客户诉求在部门与基层间存在推萎现象,客户诉求处置效率较低;业扩流程监控不到位,业扩时限较长;敏感区域及敏感客户台账不清,未能实现差异化服务。停电信息只有生产人员知晓,一线客户经理对停电信息知晓时间往往要延时半小时左右。造成客户向客户经理咨询时,客户经理不知所措。

转型后:

一是客户服务工单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所有工单均汇聚到统一监控平台监管,统一由中心推送到各专业部门处置,打破部门壁垒,确保让客户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一次性解决;二是对业扩工单流程节点全监控。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限进行阀值设定,系统自动进行预警和超时提醒告警。中心负责跟踪工单处置效率,通过严格管控工单流程节点,有效压缩业扩时限,让客户省时、省力,从而更好地落实“三省”服务。三是对工单实现自动统计分析,便于开展差异化服务。同时,实现以图表结合的形式对业扩工单、95598工单、线损异常工单、计划停电工单、故障抢修工单分部门统计分析和展示管控。便于管理层掌控服务薄弱环节及区域,对小微企业及敏感区域实现差异化管控,进而达到提升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的目的。

2.4线损精准管控:线损管理智能分析,精准定位高效处置,做线损监测的CT机。

转型前:运行数据分析是县局业务管理的痛点,分析数据模块分散、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处置效率降低,指标得不到提升。

转型后:利用现有数据,开展自动化分析,从而实现每天5人2小时的分析向1人监管系统2分钟自动分析的转变,从而提高县局执行效率及指标,既能提升线损管理基础,又能为基层减负。实现线损智能研判,异常迅速锁定、精准定位、高效处置。使异常处置周期降低,及时处置计量异常等减少投诉风险。线路异常率从85%下降到3%,台区异常率从23%下降到4%,提升效果显著。

2.5数字支撑:运用两个数字平台,成立一个运营中心,实现县局管理流程业务的数字支撑,全景洞

(1)依托营配数字运营平台,集成公司各大系统数据,通过公司数据中心数据,结合指标超市、供电所工作台+工作包、停电池等系统功能,实现县局运营指标全景展示、电网运行状态感知分析、营配服务全链路监控指挥。通过系统实用化,倒逼数据质量的提升。全面落实现代化服务体系落地,构建智慧生态圈,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用电解决方案,最终解放用户。

(2)畅通数据运营平台与“供电所工作台+工具包”数据的有效衔接。使县局层面与供电所层面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决策、智能分析、状态感知、快速响应的目标。

(3)建立供电运营指挥中心,依托两个数字化平台,建设一线智脑指挥部,全面推进县局的数字化转型。

结束语

雷山电力局坚持数字化转型服务于提升配网运维水平和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了客户用电获得感,取得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洋,蒋禾青. 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01):133-134.

[2]汪宏亮,李泊恺. 浅谈电力大数据应用中呈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 中国新通信,2020,22(01):102.

[3]林庆瑞. 电力大数据专业化分析技术及应用探究[J]. 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2):269-270.

[4]付丹,潘正军. 面向电力大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初探[J]. 技术与市场,2020,27(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