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陈瑞楠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最大,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沟通方式等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加大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关注,寻求多种措施促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指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做出参考。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心理促进措施

前言: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心理、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家庭因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探索家庭因素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正向积极作用的措施,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各种挑战。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心理健康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心理健康状态是人在成长及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合理认知、保持稳定情绪、适应各种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掌握专业知识、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职场氛围打好基础。

1.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良好的促进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的积极成果。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有导向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2.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1离异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每年的离婚人数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离婚发生在中学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正好处于叛逆期,家庭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通常情况下,家长离婚前会有一段时间的争吵、冷暴力等,这些情况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孩子的沟通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造成不良影响。作者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就有学生A在与同学B矛盾后以自残的方式威胁B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问题。在后期的沟通中了解到,A小学时父母离异,A和父亲生活,母亲很少对A关心,A长期处于母爱缺失的状态中,父亲出于亏欠和爱护对孩子过度溺爱。这种情况下使孩子性格比较偏执,处理问题比较简单粗暴,缺乏应有的安全感,缺乏包容性。针对这种情况要多引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包容性、提升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2.2 单亲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学或者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父母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父母的健康、陪伴、呵护和教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身心。在中学或者大学时期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这种突发情况可能会给学生心理或者性格上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学生C一直学习成绩优异、性格阳光开朗,在其大二下学期,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之后经常旷课打游戏、不参加集体活动,成绩也一路下滑。开始和C接触的过程中其非常回避,但是经过不断的沟通,深入细致的关心,C慢慢开始敞开心扉。据C描述其和父亲关系非常亲近,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父亲都扮演着导师和朋友的角色,父亲的突然离世对她的影响很大,起初她想要借助游戏缓解情绪,但是一直走不出父亲离世的阴影,只有在沉迷游戏才不会伤心。该生就是因父亲离世一时承受不住产生了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及时干预会影响未来发展和身心健康。

2.3贫困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来着不同的地域,父母工作性质也不同,导致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通常家庭对于他们的期望值较高,由于背负着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性格比较敏感、自信心不足、不愿与人交往。例如D同学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困难,在城乡低保救助保障范围内,但是在学校下发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通知后,该生没有填写国家助学金申请。通过和D宿舍同学交流了解到,D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情况。在和D交流的时候了解到,她认为同学知道她家庭情况后不免会同情或者看不起她,这些都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她内心也特别煎熬,认为不申请资助对不起父母的辛苦。家庭困难的孩子在学校期间面临助学贷款确认、助学金申请等情况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需要及时的疏导化解,让她认识到家庭条件不是衡量一个人如何的因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树立自强不息,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群策群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家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家长有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调适能力。要定期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可以采取网络培训的方式进行,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由专业的心理教师通过案例、游戏等方式详细的讲述在生活、学习、工作方面易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压力焦虑,并给予正确的化解心理不适的方法,帮助家长在引导广大学生调适身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广播、电视、书刊、现场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传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创新普及宣传的方式和手段,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设置心理健康专栏,定期更新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抵御不良心态的能力。

    1. 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

新生入学后要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谈话,建立初步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跟踪关注。每个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一对一谈话,宿舍成员、班级干部、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留意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对存在的心理困惑进行及时疏导。同时还可以设置网络咨询平台,相对于现场交流可能一些同学更易于接收网络在线的咨询。经过重点关注,了解学生家庭结构和生产环境对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与家长一起做好对重点人群日常管理。

    1. 搭建课外活动平台,增强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增强抗打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活动、勤工助学活动,让他们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的同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针对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心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情景喜剧、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在团体中感受需要和被需要,增进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绘画展、心理健康板报、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引导他们摆脱心理困惑,顺利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孙耀胜,瞿弋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345(3):75-77.

  2. 布仁其木格.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J].心理月刊,2020,23:231-232.

  3. 崔久岗,王泽松,蔡海涛.浅析离异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和教育对策[J].长江丛刊,2020,06:95-96.

  4. 贾 琰,马晓黎.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128(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