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及危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及危害分析

郝蒙蒙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实验小学 251105

摘要在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之下,校园欺凌问题备受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随着各类新型校园青年欺凌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开始积极着眼于学校素质教育制度改革的各种现实条件,结合目前我国校园文化心理氛围状况来深入分析当前校园中的校园欺凌现象及其产生的实际形成原因,以此方式来为广大学生的良性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外部环境。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根据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实质现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以及研究来提出具体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危害分析

校园学生欺凌现象是在我国校园内经常发生的学生以强欺弱的欺凌现象,这种欺凌现象在我国农村和小学生的校园中普遍存在。欺凌殴打现象不仅仅是包括各种身体上的欺凌殴打,还甚至包括各种语言上的嘲笑等诸多方面,给许多农村的小学生的心理身体及精神心灵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影响了许多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

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经过对近年全国所发生的欺凌事件的分析,发现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所占比例差距较大,每六个学生中就会有一位被欺凌,所有欺凌事件中的被欺凌者在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上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一,肢体欺凌。即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推搡、拳打脚踢、扇耳光等肢体冲突, 使被欺凌者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肢体欺凌是一种最易被察觉的欺凌形式。欺凌者大多成群对弱小一方进行殴打。其二,言语欺凌。即欺凌者当众嘲笑、谩骂、散布谣言,以及起侮辱性绰号等,对被欺凌者进行言语攻击。言语欺凌是一种易被察觉且广泛的一种欺凌形式,对被欺凌者进行精神摧残。其三,社交欺凌。即欺凌者利用手段对被欺凌者进行社交孤立,是致使其身边没有朋友的一种欺凌方式。社交欺凌因没有进行肢体冲突或言语攻击,是最不易察觉的一种欺凌形式,但社交欺凌将对受欺凌者产生巨大的心理伤害。

二、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的危害不是单向的,而会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双方同时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对校园建设、教师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影响良好健康的校园风气。

(一)对欺凌者的危害

欺凌行为会使欺凌者养成恶劣的行为习惯,无法控制自己的攻击性,长此以往会造成欺凌者有焦虑、狂躁的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让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受欺凌者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受欺凌者都具有性格胆小、孤僻、不合群等特点,同时,学业不好的学生也容易成为受欺凌对象,这样的儿童遭受欺凌后很容易导致其焦虑不安、设法逃学。长期受到欺凌可能导致被欺凌者荒废学业,认知发生改变,自尊心受到侮辱,心理健康受到创伤等消极后果,最终有可能走上自残、自杀或杀人的道路,严重危害学生、学校以及家庭和谐。

(三)对校园的影响

欺凌事件的发生,极易在小学校园引起学生们的围观,这一类学生很大程度上会从中汲取错误的生活经验教训,甚至习得欺凌。校园欺凌不仅仅破坏人际和谐,同时也破坏了学校的校风,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四)对教师的伤害

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团结氛围,同时,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有可能也会引发教师的倦怠感,如果遇到家长不辩是非,还容易导致事态的恶化,最终导致家长将欺凌事件的责任全部归咎为教师或者学校,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的早期学习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正好恰恰是因为处于逻辑思维基本知识基础框架的基本知识架构还在形成准备阶段,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核心思想价值观,是非性的逻辑辨别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好有待不断逐步提升,在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独立参与学习的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之中往往很有可能会容易让其他人甚至感觉非常的惊慌失措,如果与他人之间一旦出现矛盾和各种利益冲突就很有可能会直接将其升级为遇到违法人为从而发生诸如校园家庭暴力和性欺凌等违法犯罪发生事件。农村小学生主要以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为主,有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班级活动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一旦与他人产生矛盾,就会直接利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自我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较差,长此以往就会演变为校园欺凌事件。另外,小学生个人的法制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面临他人的欺凌时,往往不知道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手段,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尊严和权益。有一部分农村小学没有注重法制教育的大力落实,无法构建完善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机制,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

(二)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学校最为关键。学校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来说,因为自身的教学实力比较有限,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不足,实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学管理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不到位。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实力比较有限,难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这一点能为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提供的温床。还有一部分人的原因则主要在于学生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场所,有一部分学生家长没有能够站在每个学生的实际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一些家庭素质较差的学生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之中往往会容易出现恶语相向以及孩子说脏话的不良现象,这一点往往会直接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小学生的自我模仿学习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往往他们会不断模仿自己遭受父母的不当教育行为,最终也会导致后期我国校园儿童欺凌犯罪现象的频繁产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防和有效规避我国农村大小学生的校园儿童欺凌问题现状仍然是一件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整个社会、学校、家庭与农村小学生共同携手去努力完成。因此,农村学校家长应该积极动员学校社会、家庭与农村小学生一起携手去正确规避农村校园内的欺凌,从多个面的角度入手去正确防范农村校园内的欺凌,使农村小学生完全可以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常进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应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64-66.

[2]刘芳.校园欺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94-95.

[3]李高洲.小学校园欺凌的类型及防治研究[J].教书育人,2018(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