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转型研究

/ 2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及转型研究

邱喜阳 姜智译

山东协和学院


    要: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高等学校渐渐地对创业型课程有所关注,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当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于独立创新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短板,因此也对高等学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教育培养人才系统中,课程体制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仍存在部分问题,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启动。因此,面对新的机遇,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走出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道路。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转型


引言

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均与所属行业紧密相关,并为所属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如何瞄准行业特色高校战略目标,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此类高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面对的新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国务院根据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对教学的质量进行提高,对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完善,搭建出符合现代化高等学校学生培养的考核体系,提升现代化高等学校学生培养的水平。该政策对高等院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应用型高校越来越多,但在深入开展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要求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多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注重理论研究,使学生仅学习书本知识,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创业类的课程往往只是关注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阻碍性作用。

二、 国内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一)行业特色不明显

从发展战略角度看,行业特色高校不仅要突出特色,更要走在前面,从依托、服务行业到引领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有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加强与行业间的紧密联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孤立于学科,孤立于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未彰显出来。不仅不利于行业特色专业发展,更难推动行业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 创新创业教材不足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课程教学的例子,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模本。然而,由于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仍处于探索阶段,缺少配套的系列教材,教材开发也落后。尽管自编或改编教材数量日益增多,但缺乏权威性,与行业领域接轨不深,质量亟待提高。

(三)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师资队伍均难满足需求。目前,各高校的任课老师多以学工、行政岗位人员或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兼任为主,其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少,创业能力薄弱。少数高校通过邀请客座教授或企业创始人进行创新创业专题讲座来弥补师资不足,但受地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客座教授或企业家很难与学生深入交流,收效甚微。此外,大多数高校未建立一套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很难调动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转型实施路径

(一)打造独具特色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

构建一个将”双创“课程和人才培养项目进行结合的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循序渐进,积极地探索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建立现代化人才培养机制。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方式,从而搭建出一个科学化的教育平台,锻炼学生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只会理论的读书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进而稳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合作,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友好协作,从而使得学科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从而搭建出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把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教学结合起来,又要把学科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形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创新创业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创业经历,应用型高校要牢记“引进和培养兼顾,以培养为主”的指导理念,立足于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知识水平和创业能力,引进行业中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担任校内专业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首先,高校必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完善教师分支发展机制。根据师资队伍情况将教师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实践型等,实行差异化评价,构建具有平稳性并且存在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其次,应用型高校要考虑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在立足本校实际的情况下,可以引进或选拔创新创业领域的带头人,发挥其引领作用。再次,在产教融合方面,每个应用型高校需要努力让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联系专业特色,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


(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良好的环境来塑造,也需要良好的氛围。第二课堂提供了一种环境,这是对第一课堂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把理论课堂延伸至“职业素质导向”的实践第二课堂,将“知识输入”转变为“知识+能力输出”。为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在参赛过程中,汇聚、整合、共享、开发与应用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和互联网数据资源,聚焦新的时代命题,不断推进产业发展项目,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想,广泛进行创新活动,推动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主动服务于国家的创新开发。通过开展“以创促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支持学生兴趣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举办科学创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高校特别邀请企业人员、教育领导人和成功的科技创业者共同参加此次论坛,丰富大学生的科技创业知识与实践体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人创业领导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起步晚、理念落后、不受重视等原因,我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依旧面临诸多问题。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依托行业特色,融入行业文化,在组织机构、学科优势、平台构建、师资力量等方面推动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迫在眉睫。这不但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还与高校学生能否满足所属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有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2]孙文琦,蒙长玉,王文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