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何秀秀 梁婷 李玲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24医院妇幼中心儿科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我市3家综合医院儿科的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00名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162.36±22.09)分,得分率为70.29%,人文关怀行为总分(85.78±12.14)分,得分率为85.78%;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程度对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程度是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关怀行为与关怀能力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且关怀行为与关怀能力中认知维度、耐心维度显著相关。由此可知,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不均衡性,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儿科护士人文关怀现状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行为水平,以供相关人士得以借鉴。

关键词: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就是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满足患者的需求与尊严,用专业的手法与能力对医患进行救治与照顾。不仅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情感上的服务,在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基础上,体现对患者关心与爱护,保证患者能够满意。儿科医护人员更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因为病患常常很小,所以,不仅要提供专业的救治,还要理解、关心病患,了解他们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有理解、有关心的照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9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市3家综合医院100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②从事儿科护理工作≥6个月;③知晓研究目的,以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病假、事假、进修的护士。

1.2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儿科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聘用形式、人文关怀培训状况、子女状况、每月夜班数、月薪、护士对医院管理满意度及第三方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的满意度调查)等。采用吴冰汉化的中文版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评价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该量表共3个维度,37项条目,每条目均采用Likert7级评分(1~7分),其中认识维度14项,满分98分;勇气维度13项,满分91分;耐心维度10项,满分70分。总分259分,得分越高,人文关怀能力越高。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78,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4。

调查方法:研究者在医院护理部的配合下,现场发放问卷并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在取得被调查者同意且理解后开始填写问卷,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问卷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剔除连续作答和不完全作答后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74%,得分率=实际得分/最高得分×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文关怀能力与行为现状

100名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计得分为(162.36±22.09)分,最高分231分,最低分34分。100名护士人文关怀行为总计得分为(85.78±12.14)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

2.2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人文关怀培训、子女、每月夜班数、月薪、对医院管理满意度、第三方满意度均是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所拟合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5.258,P<0.001),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变化的64.28%可由上述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解释(R2=0.6428)。

2.3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参与本研究调查100名儿科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及各相关因素在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比较。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重视程度情况下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护士关怀能力得分为(167.51±18.21)分,工作年限≥16年得分为(167.73±22.92)分,职称为“主管护师”得分为(169.09±21.38)分,认为医院对培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程度为“非常重视”的得分较高为(169.29±23.04)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受教育程度、所在科室在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人文关怀培训、子女、每月夜班数、月薪、对医院管理满意及第三方满意度是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年限的延长、职称的升高及月薪的增加,儿科护士的人生阅历不断增加、工作经验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及情感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其人文关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人文关怀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校期间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越多,人文素养知识的获取就越多,有利于人文关怀能力的形成;通过人文关怀培训也可丰富人文关怀理论知识,提高人文关怀实践能力。有子女的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相对较高,可能与其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培养了关怀他人的情感和能力有关。每月夜班数多的护士工作强度较大,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对其工作投入、参加各种人文关怀知识相关培训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护士对医院的满意度反映其对医院的组织认可度,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对医院管理满意的护士,认可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会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重视患者的人文关怀。第三方评价具有公平、客观等优点,消除了护士在回答问卷时的后顾之忧。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结果影响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影响到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文的内容可知,儿科护士人文关怀现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应从多方面促进和完善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加强儿科护士临床人文关怀行为,培育具有高人文素养的儿科护士,共同促进儿科护理事业健康全面发展,也是《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入推进优质护理的核心要义。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参考文献

[1]王娟.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2):90-91.

[2]刘晓莲.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19-220.

[3]王方.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