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高春柳

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骨科 湖北武汉 43009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骨科手术的患者16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为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为21.2%,干预组为3.75%,满意度对照组为78.8%,干预组为96.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创伤的恢复。

【关键词】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静脉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其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症状加重。其中以患肢肿痛最多见2]。临床上将下肢DVT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且以混合型多见3]。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因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栓塞,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其病死率高达20%~30%。临床经验表明,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成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骨科手术的患者16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排除:①精神不正常或意识不清晰。②存在语言障碍。③存在严重的器官或组织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女31例,男49例;年龄为59~85岁,平均年龄为(62±11.6)岁;其中膝关节骨折24例,髋关节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3例。干预组中女34例,男46例;其中膝关节骨折27例,髋关节骨折24例,股骨干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后局部采用常规包扎并及时转入病房将患肢抬高30°,在患肢下端使用充气软垫,防止局部静脉过于拉紧造成回流不畅,患者麻醉苏醒后进行局部肌肉按摩,防止肌肉松弛引起局部渗出性水肿。②规检测心率及呼吸频率,于术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2次/d,连续用药7d,以防局部发生凝血引起血栓,术后定期更换绷带,严格消毒。③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患肢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及脉搏情况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处理。患者有静脉淤滞现象时,应保持躺卧减少运动,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及饮食护理、机械预防相结合的专业化术后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部分患者会担忧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护士给予耐心疏导和解释,安排其与同类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会面,帮助其树立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②饮食护理:避免食物偏咸辣等,此类食物易造成局部血管刺激,引起水肿。建议患者选择低盐、低脂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③机械性预防:包括静止性预防和运动性预防。对于术后接受止血带包扎固定及术后翻身困难患者,采用静止性预防护理。运动性预防是在患者麻醉苏醒后辅助其进行健侧运动,患侧实施按摩促进患肢末端关节进行适当活动以恢复神经敏感及肌肉收缩力;辅助患者翻身,每次间隔3~4h,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行深呼吸和咳嗽,同时练习收缩足踝、小腿肌肉。保持正确卧姿,不可过度屈髋,避免静脉血流受阻。④必要时可对患者使用气囊间歇性压迫,相对加快静脉血液流速,以达到保持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的目的。

1.3对比指标及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相应护理干预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为21.2%(17/80),干预组为3.75%(3/80),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78.8%(63/80),干预组96.3%(77/80),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下肢DVT是临床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多见于长期卧床的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损害静脉瓣膜功能,血栓脱落时还可导致肺栓塞,或堵塞肾静脉引发肾衰竭,是下肢DVT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对于下肢DVT的成因及防治已被医学研究者广泛关注,是骨科临床研究重点内容也是骨科术后促使患者完全康复的护理关键4

。有学者研究表明对骨科术后患者施与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专业化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同时发现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术后14d内;对住院时间及患者满度调查显示接受专业化术后护理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对专业化术后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会.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51-53

[2]韩伟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1.

[3]李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量化评估[D].北京:解放军医学院,2013:1

[4]王吉惠.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00-101

[5]王娟.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5,01:161—162+16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