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到底是什么?中医如何治疗

/ 2

“盗汗”到底是什么?中医如何治疗

梁旭

梓潼县长卿镇卫生院,四川 绵阳, 622150


想必大家对“盗汗”两个字都不陌生,在生活中睡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盗汗现象,现代医学中没有过多记载关于盗汗的相关病情,我国传统医学将睡眠中身体异常出汗,醒后又停止的这一现象称之为盗汗,它属于中医病证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盗汗”到底是什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一、“盗汗”到底是什么?

“盗”顾名思义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学家将该病症比喻为盗贼在夜间睡梦中进行鬼祟活动,将其病症特点形容得较为贴切。中医在很早之前便对盗汗有深刻的认识,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为“寝汗”。“寝”所指睡觉,显然“寝汗”则是在睡觉时出汗。而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其编撰的《金匮要略》中明确以“盗汗”来命名睡梦中出汗这种现象,并得到历代医学家的沿用。

二、盗汗的原因

中医认为盗汗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阴虚所致,多见阴虚内热和气阴两虚。盗汗患者有的是入睡后半夜出汗,有的是一入睡即出汗,还有的为闭眼一会儿便出汗,并且各个患者出汗量不尽相同,具有较大差异。另外,儿童盗汗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大多都是因为阴虚内热、营卫不和所致,加上儿童阳气偏盛,机体代谢能力较强,所以会产生较多热量。鉴于此,更加不能妄自用药。

三、盗汗常见现象

根据各个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将盗汗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轻型、中型、重型。

  1. 轻型盗汗

在深睡时,凌晨5时许,亦或是在醒来前1-2h会分泌少许汗液,患者在醒后会感觉到身体某些部位有汗湿情况,醒后不会再分泌汗液。通常情况下,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1. 中型盗汗

在入睡后不久身体便会分泌汗液,有的甚至会导致睡衣湿透,醒后便不再分泌汗液,将身上的汗液揩拭后,再次入睡不会出汗。中型盗汗患者时常会感觉到烘热感,热作汗出,醒来后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1. 重型盗汗

这类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分泌汗液,但是在入睡后不久,亦或是闭上眼即将要入睡时会分泌大量汗液,汗出后便会从睡梦中惊醒,醒来后汗液分泌会有所收敛。再次入睡会出现再次出汗的情况,出汗量相对较大,并且汗液常伴有淡咸味或是夹杂汗臭。严重出汗者甚至会将床单被褥浸湿,床板上或是席子上会有汗渍。通常情况下这类型患者会有明显的烘热感,同时心理状况较为烦躁,汗出后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喜欢饮凉水。平时生活中会伴有五心烦热,低热,消瘦,颧红,疲乏无力,头晕,尿量少,尿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

三种类型患者中,轻型、中型盗汗患者通常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其症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损伤,重型盗汗患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诊疗,久而久之极易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发展为“脱症”,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盗汗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主要是根据各个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实施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患者症状多表现为睡时出汗,醒时汗止,面色无华,心悸少寐,气促神疲。舌质淡,苔薄白。治疗应以补血养心敛汗为主,中药汤剂应予以养心汤。汤剂主要是由黄芪30g、党参20g、远志12g、黄连3g、夜交藤30g、生地20g、酸枣仁30g、合欢花15g、麦冬12g、柏子仁12、白芍20g、茯神15g、龟板胶6g、甘草6g、鹿角胶10g、当归15g等多味中药组成,用水煎煮后温服,2次/d。同时还可以口服归脾丸和安神丸。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通常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症状,男性则会出现梦遗症状。舌质红且少苔,脉细数。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为主,中药汤剂应予以滋阴汤。汤剂主要是由生地20g、黄芪30g、当归15g、熟地20g、桑葚20g、沙参15g、天冬12g、黄精15g、黄柏10g、甘草6g、旱莲草15g、黄连3g、竹叶12g、黄芩10g、玉竹12g等多味中药组成,用水煎煮后温服,2次/d。同时还可以口服珍珠丸、知柏丸。

四、自汗中医辩证调理

常见的汗证中除了盗汗,还有自汗。自汗指的是患者在醒时也常会出现汗液大量分泌的现象,在活动过程中出汗更为明显。现代医学中表明,休克、甲亢、低血糖、风湿热、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结核等疾病均有可能诱发出汗异常症状。而中医将自汗分为三种证型进行辩证调理,证型主要包括肺脾不足、营卫不和、热滞于内。

(1)肺脾不足

肺脾不足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常汗出恶风,生活中染风寒,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促,活动时或是活动后出汗更甚。舌质淡,脉细弱。治疗应以益气固表、补益肺脾为主,中药汤剂应予以补益顾表汤。汤剂主要是由莲子15、丹参20、党参30、白术15、熟地30、百合20、黄芪60、防风12、扁豆15、灵芝15、百合20、茯苓15、龙眼肉20、玉竹12、甘草6、莲子15、黄精15、枸杞子20等多味中药组成,用水煎煮后温服,2次/d。同时还可以口服参蛤丸、参茯丸。

(2)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周身酸痛,时常汗出恶风,时而感觉寒,时而感觉热,在情绪波动过大时出汗更甚。脉缓,苔薄白。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中药汤剂应予以调和汤。汤剂主要是由葛根15g、白芍20g、灸甘草10g、桂枝12g、茯苓15g、黄芩12g、白术15g、白芍20g、丹参30g、黄芪30g、白芷12g、防风12g、党参30g、柴胡12g、生姜3片、陈皮12g、大枣5枚、半夏12g等多味中药组成,用水煎煮后温服,2次/d。同时还可以口服建中丸。

(3)热滞于内

热滞于内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蒸蒸汗出,面赤红,颧热,口干舌燥,爱冷饮,燥热不安,四肢疼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治疗应以清泄内热为主,中药汤剂应予以清化汤。汤剂主要是由公英20g、菊花15g、竹叶12g、黄连10g、丹皮12g、莲子心20g、菊花15g、石膏30g、双花30g、灸甘草10g、黄柏12g、桑叶12g、连翘30g、生地20g、地丁15g、黄芩12g、知母15g、元参15g等多味中药组成,用水煎煮后温服,2次/d。同时还可以口服败毒丸。

小结

出汗属于人体自然生理现象,但是过量出汗则不利于身体健康。鉴于此,异常出汗者应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并采取有效方式加以控制,中医治疗盗汗则有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