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急性脑梗塞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

王乐先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58100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分析,按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组100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NIHSS评分。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尿激酶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1],对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将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中,男患70例、女患30例,平均年龄65.5岁,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中,男患50例、女患50例,平均年龄67.5岁,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患者采取尿激酶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646),150万U,加入200ml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治疗,30min内滴完[2-3]。

1.3统计学意义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s),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n=100

20(20.00)

45(45.00)

35(35.00)

65(65.00)

观察组

n=100

40(40.00)

50(50.00)

10(10.00)

90(90.00)

P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率67.00%,观察组满意率92.00%,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n=100

25(25.00)

42(42.00)

33(33.00)

67(67.00)

观察组

n=100

42(42.00)

50(50.00)

8(8.00))

90(92.00)

P

<0.05

<0.05

<0.05

<0.05

2.3比较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三。

两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对比(`x±s

组名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

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39.25±12.65

71.72±11.42

10.51±1.32

7.45±1.75

观察组(n=50)

40.15±13.58

91.57±11.56

11.58±1.82

6.70±0.95

t值

0.2463

5.9196

0.0476

8.4469

P值

0.8061

0.0000

0.9621

0.0000

2.4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1

P1

t2

P2

对照组

49.52±5.75

37.75±6.10

4.625

<0.01

0.408

>0.05

观察组

47.81±5.12

51.26±5.68

2.128

>0.05

5.575

<0.01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便会出现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目前来看,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更加通畅,恢复血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尿激素在急性脑梗塞疾病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可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5-6]。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45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50例、10例无效,总有效率90.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7]。

参考文献

[1]陈东尔,王立志,曾玮.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3):26-28.

[2]孙迎男,杜艳,孙立明,许晗.急性脑梗死老龄人群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比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8):29-30.

[3]刘晓林,刘宓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1):71-73.

[4]郜宪林.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4):20-22.

[5]周俊山,徐梦怡.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07):352-357.

[6]李庆安,方明.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01):47-49.

[7]周俊山,徐梦怡.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0):72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