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在诊断恙虫病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在诊断恙虫病中的意义

段盛健 李建源

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恙虫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价值。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病例52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整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同期正常体检患者52例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5.46±1.33(%)、0.0031±0.005(×109/L),常规组分别是0.12±0.02(%)、0.153±0.097(×109/L),(t=14.99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恙虫病诊断过程中可以使用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进行诊断。

关键词:异常淋巴细胞;恙虫病;嗜酸性粒细胞

恙虫病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有传染性,患者在感染后,一般潜伏期在5到20天。当患者发生恙虫病临床症状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如果不对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会引起患者多个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为了提高恙虫病治疗效果,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病症,目前在临床上确诊恙虫病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有病原体分离诊断、变形杆菌凝集实验等诊断方法,这些诊断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出恙虫病,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对实验室环境要求高,并且诊断费用昂贵,不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为了解决恙虫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异常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出率方法诊断,该种方法有着操作简单,并且检测准确率高,可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组研究恙虫病诊断过程中采用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价值[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病例52例恙虫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整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同期正常体检患者52例作为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年龄51.14±6.24岁,常规组患者年龄52.43±6.86岁。(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两组检查方法

两组检查方法:两组人员在开展检查工作时,需要对检测者血液标本收集,要求被检查人员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抽血,抽血完成后,使用血球分析仪检测[2]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检查出恙虫病后,需要使用多西环素片治疗,患者每天使用2次,每次使用100mg,每次在饭后2小时使用,连续治疗5到10天[3]

1.3统计学

采用SPSSI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5.46±1.33(%)、0.0031±0.005(×109/L),常规组分别是0.12±0.02(%)、0.153±0.097(×109/L),(t=14.993,p=0.000),结果有差异。

1两组检查结果对照

组别

数例

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实验组

52(例)

5.46±1.33(%)

0.0031±0.005(×109/L)

常规组

52(例)

0.12±0.02(%)

0.153±0.097(×109/L)

t

--

15.663

14.324

p

--

0.000

0.000

2.2实验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中,治疗前分别是5.46±1.33(%)、0.0031±0.005(×109/L),治疗后分别是0.31±0.04(%)、0.124±0.086(×109/L),(t=13.114,p=0.000),结果有差异。

2实验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照

时间

数例

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治疗前

52(例)

5.46±1.33(%)

0.0031±0.005(×109/L)

治疗后

52(例)

0.31±0.04(%)

0.124±0.086(×109/L)

X2

--

13.241

12.987

p

--

0.000

0.000

2.3实验组治疗前后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情况

实验组治疗前后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对比中,治疗前分别是92.30%、88.46%,治疗后分别是13.46%、17.30%,(x2=19.786,p=0.000),结果有差异。

3实验组治疗前后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情况对照

时间

数例

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率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率

数例

检出率

数例

减少率

治疗前

52(例)

48(例)

92.30%

46(例)

88.46%

治疗后

52(例)

7(例)

13.46%

9(例)

17.30%

X2

--

--

21.232

--

18.341

p

--

--

0.000

--

0.000

3.讨论

恙虫病又被称作是丛林斑疹伤寒,该种病症有传染性,同时病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该种病症一旦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发热,严重时会形成患者多种器官损伤,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对该种病症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其中常规药物有多西环素片,这种药物对患者使用后,能够很快缓解临床症状,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对于恙虫病的治疗难度不大,该病症的治疗难点是对病症的诊断,只有确诊患者病症,才能够采用针对性方法治疗,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在临床上诊断恙虫病方法有多种,这些诊断方法都可以诊断出恙虫病,但是在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诊断方法技术要求高,在一般的基层医院普及难度大。为了解决恙虫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异常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率来诊断,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并且诊断效果高,可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4]

在本组研究中,为了获得恙虫病诊断时采用异常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率诊断价值,使用两组对照分析。从实验组和常规组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中分析,实验组分别是5.46±1.33(%)、0.0031±0.005(×109/L),常规组分别是0.12±0.02(%)、0.153±0.097(×109/L),(t=14.993,p=0.000),结果有差异。从该组数据分析获得,正常人群和恙虫病患者在异常淋巴细胞百分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以使用这种差异进行诊断,可有效确诊恙虫病。同时,在恙虫病治疗效果观察中也可以使用异常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率诊断,在本组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后异常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率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这种差异判断患者治疗效果,以便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林洋城,孙家敏,钟华胜.恙虫病67例临床特征分析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132-134.

[2]何碧云,余锋,朱敏.重症恙虫病误诊1例报告[J].贵州医药,2020,44(10):1614-1615.

[3]卢铭,寇立臣,刘皓,刘东.重症恙虫病合并登革热及EB病毒感染引起MODS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02):184-185.

[4]余向华,倪朝荣,潘琼娇.温州市2006—2016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6):803-805.

[5]李春明,谢仁岐,王健华,李翠芳.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异常淋巴细胞的检出率升高在诊断恙虫病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5):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