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试题情境材料中蕴藏的秘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高考政治试题情境材料中蕴藏的秘密

吴利彬

天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二轮复习时间里既能巩固必备知识,又提升能力,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理论——实际”的问题,也就是根据时政热点重新建构知识,进行专题知识整合,强化重点考点,运用必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解决“实际——理论”的问题,也就是在情境材料中找准必备知识的切入点即分析材料、迁移知识;三是培养关键能力,重构知识仅仅是第一步 ,提高学生在情境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实践生活中调动和运用知识、理性地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政治试题 情境材料 秘密

由于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繁杂,重点难点颇多,学生生活体验偏少,对教材知识理解难免力不从心,很多学生面对情境材料一筹莫展:找不到关键词句,理不清逻辑关系,领会不了材料背景与国家意志,表现不出核心素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升关键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揭开蕴藏在情境材料中的秘密,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巧解情境材料中蕴藏的秘密

分析试题中情境材料,挖掘情境材料中蕴藏的信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理清情境材料关键词句,找准所需迁移知识;二是理顺试题逻辑关系,弄清材料中的事实逻辑和设问中的问题逻辑;三是理解情境材料的时代背景及试题承载的国家意志,号准时代脉搏,明确答题方向;四是理会情境材料中蕴涵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试题立德树人之任务。如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38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首先,理清情境材料关键词句及其指向的必备知识:

“国家全民健身战略”指向国家宏观调控。

“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指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消费环节;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了,表明人民收入增加。

“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与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

“……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表明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价值大,各地竞相举办。

其次,理顺题中逻辑关系。一是题中设问“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这是一个归因类的问题;二是实事逻辑,任何现象都是其它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它现象的产生,政府热衷于组织,人民乐于参与,社会积极响应, 回答了这些问题难道不是马拉松热的原因所在吗?

再次,理解情境材料的时代背景及试题承载的国家意志

任何情境材料都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相同或相类的情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解读不会完全相同;高考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服务选才,高考试卷必然承载着相应的国家意志。如本题情境材料的背景就是“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消费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意志就是推进“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引导人民美好健康生活。

最后,理会情境材料中蕴涵的学科核心素养

引导教学是高考的另一核心功能,每一情境材料必然会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科学精神,即客观地观察马拉松热这一现象,全面认识、理性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试题也考查了一定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即认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

【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二、巧设计,多精读,加强训练,提升关键能力

当然,明白情境材料里蕴藏的秘密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分析材料,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进而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体现出一定的能力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巧设计,多精读,强化训练,规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

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2020年39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2020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关键词句

逻辑思维

时代背景

国家意志

核心素养

问题逻辑

事实逻辑

 “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重点是“人类”一词 ,要构建人类防疫共同体

 归因类题,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

1、疫情对全球造成重大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难独善其身;

2、中国向全球推广中国防疫经验,提供中国智慧 

时代背景: 1、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 2全球抗疫及中国抗疫成功;

国家意志: 习近平云外交,肩负大国担当; 

 1、科学精神,分析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我国治国理念,也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反华政客要少一些政治操弄

 “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大国担当

 “习近平发表《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讲话” 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组织作用、恢复经济等

整合以上信息:全球化背景+人类受到严重威胁+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全球要恢复经济=要建立从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结束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在于积累,能力在于培养,千言万语一句话: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高考核心功能,扩大阅读量以弥补生活体验的不足,强化训练以提升关键能力的欠缺,这才是复习备考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定)

[1]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国考试》2019年12期


作者:吴利彬 湖北省天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副院长

电话:18972620666 邮箱: 3400970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