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探索的轨迹及其走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探索的轨迹及其走向

李蕾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0


摘要:审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历史道路上寻找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集中统一的政府治理和创造性的大学改革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补充与促进。这反映了我国大学模式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并表示我们的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中国特色

介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促进民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共同目标,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工具,体制改革,如何建立现代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变化,以解释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价值取向。

1.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统一大学权力的由来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由于被动学习日本和欧洲大学模式的仿效,在清末新协议中,大学诞生于“西方学习”。 “从外国人学习管理外国人”的政治特征。因此,它对政府系统中的政治主导地位有明确的定位,并且显然受到“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儒家思想的尊重”的思想支配,学校主导的哲学和课程。尽管中华民国的大学在课程和制度机制上更接近欧美大学的模式,但中央政府还是依靠政治斗争的需要从学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科书中进行“甄选,教师管理,任命大学校长等大学行使了完全控权” 1980年潘懋元先生提出了一部关于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法律,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系统正在进行的转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管理模式。正因如此,国家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介入高等教育发展,既构成了现代我国大学模式的特色,但过度介入或不当干预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致力于纠正的地方。

2.体制改革导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权力下放

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将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上,这导致了各个领域的制度化滥用的持续存在和积累,从而导致了对制度改革的需求。自1980年代初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追求体制合理化以及行政和权力下放。同时,地方和生产部门开始提出扩大自治的要求。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农村家庭责任制的艰难研究,改革和建立国有企业的基础。 1990年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为生产单位提供必要和充分的自主权。1979年12月6日复旦大学校长苏步清、同济大学校长李国浩、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福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邓旭初等联合在《人民日报》发文“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呼吁“给予高等教育机构”一点自主权,成为这项倡议的开始。这项倡议要求高校要有自主权,在以管理体制变革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下,尽管传统的政府主导和市场干预这两个外部力量的压力下,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治意识有所增强。但知识生产仍在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管理,无法释放更多的力量。

3.进一步调整大学管理结构以寻求现代大学系统

现代大学系统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对高等教育治理自治的长期高度集中的约束,以及大学中过多的政治和行政权力所导致的权力失衡,并优化权力与责任比例为了简化行政管理和权力下放,改变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从微观控制到宏观经济学指导方针;依法履行大学的法人资格,扩大大学的自治权,在高等学校中,高等学校得到社会需求的独立支持;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并为社会各阶层及其部门提供渠道参与大学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的各种形式方面发挥积极的市场作用;加强废除高校的行政改革,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增强学术权力的中心地位,扩大师生民主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在大学里,尊重学术权力的中心地位,同时越来越成为改革的重要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的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生产法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作用得到了改善。

4.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大学管理与现代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2014年7月21-22日直属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第24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阐述了“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政策,鼓励切实开展高校综合改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已经主动制定了全面的改革计划。例如,《北京大学全面改革计划》侧重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创新,其共同目标是通过加强大学职能和创新做法的内涵来实现治理结构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促进大学人员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党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有助于解决深层次的发展矛盾,解决障碍和问题,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模式和北京大学的风格。从那时起,全国的大学已转向基于研究和示范的综合改革实践。2015年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全面大学改革已成为探索一流发展模式,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完善是促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联合建设的重要途径。

5.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方向是研究“中国特色”及其优势

7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交织绑定变化和渐进变化,一元化权力格局作为整个权力结构的基点,成为重塑权力秩序、优化权力布局的原点。由权力一元化转向权力中心的分散和多元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而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多元权力共同参与其中的权力体系,则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追求。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放和多元化转变是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意义,建立集中于学术力量,涉及多个国家能源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关键目标。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市场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调整。只要市场力量逐渐兴起,并且大学自治继续体现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目标,政府就代表着国家的意愿,并始终发挥关键作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以及其治理制度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政府的领导。但是,从最初的完全控制和低干预到逐步的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和重组功能方法,到引入市场机制以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发挥市场调节和激励作用,以不断扩大高等学校,以及改善政策和法律框架,优化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规范市场参与的方式,高等教育和大学组织的内部逻辑正逐渐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这表明政府采取的方法是高等教育管理正在逐渐变得更加科学和专业。科学和专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规定,可推动政府、市场和大学之间关系的不断优化,特别是集中统一的政府治理与创造性的大学变革相结合,以整合党和国家的意愿取向和知识活动法的结合可以更大程度地释放高等教育治理的有效性,这也是高等教育治理或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模式的重要体现。

总结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优势在于“中国特色”,现代化研究的方向是对“中国特色”的研究。这一逻辑深刻地内嵌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治理的历史与现实中。在普遍的“西方主义”和“美化”的背景下,促进“双重一流”的建设,深刻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发掘中国的特色和优势,理解高等教育意义的内涵演变,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获批准 北大综合改革即将全面实施[N].北京大学校报,2014-12-05(1).

[2]李立国.一流大学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综合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3-9

[3]张继明.学术本位视域中的大学章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