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

伍天培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第三小学 邮编 561200

摘要: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理论与提问的方式实施教学,生活资源融入较少,与学生交流与互动的时间较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进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实现德育目标。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通过引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能够理解和认知的生活化资源,创设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更好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成长包含无律、他律、自律三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时期,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传递正确思想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起源于生活,原本就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无法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需充分展现课程的生活特性,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基于生活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

1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在教学中,让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取材于生活,再用到生活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事与物,培养学生优秀的三观与人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就与生活紧密相关,所教学的知识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应用生活化教学也非常方便。再简单来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无非就是两点,“引进来”和“用出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采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与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另外,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难题,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更要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全方位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引入生活化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根据课程的主题和知识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入与之相关的生活化资源。教师可以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应的生活化资源,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将它们整理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生动展现出来,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观看和思考。例如,在四年级上学期“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主题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真切体会父母为子女和家庭的辛劳付出,感受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激发学生关心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懂得为父母分忧,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展现妈妈早起做饭、照顾老人,爸爸洗衣服、加班等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图上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你知道平时爸爸妈妈在忙什么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2.2 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化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预设情境,为学生设计角色,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情境化教学,可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因此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探索,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感受。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教学中,如果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选举以及班干部的主要权利和义务,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毫无意义,因为班干选举是在班会上班主任已经开展过,所以脱离学生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班干选举活动再现一次,以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选举班干部。在班干部选举活动中,教师要将本单元知识点贯彻其中,特别是选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2.3 增加生活化体验

对于一节课程的学习,不同学生会收获到不同的知识和体验。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也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本文建议老师尽可能让学生拥有一些生活化体验,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例如,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这一课的教学,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交通工具。针对交通中的一些困扰,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首先,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模拟出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吗?”有的同学特意模仿了按喇叭的声音,其他的同学猜出这是小轿车或者是公交汽车;还有同学模仿了“嘟嘟”的声音,其他同学也能够迅速猜到地铁;有的同学行走得很慢,同时还做出了骑自行车的姿势,自然而然就能够联想到自行车。这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体验过程。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功能和形状。大部分同学从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出发,设计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交通工具。比如,从磁悬浮列车出发,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会飞的小型汽车。在这一节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了。而且同学们参与课堂活动大多都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有效增加了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对于学习来说,很多老师习惯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是做习题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收获到的学习体验并不好,没有凸显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相反,老师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同学们用多元化的角度去认识生活,认识课程的方式更好。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

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授课方式有很多种,除情境化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更应注重实践性教学。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践性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比如,校园内活动或出游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将课堂教学内容搬移到课外,在户外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寓教于乐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课本内容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并在参观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的教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教师可借助英雄事迹重点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和平来之不易,促使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要教学目标,结合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化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指引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化的学习,在交流、探讨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丁维臣.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2):53-54.

[2] 赵海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9(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