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纵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青少年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纵向研究

何苗 殷忠平 李敬秋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青少年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情况。方法:选择52例青少年拔牙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研究对象矫治前(T1),矫治结束保持一年以后(T2)两个阶段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研究对象各项软硬组织角度、线距的实际值。结果:软硬组织各点在水平方向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收,大部分硬组织标志点相对颅底向下方移动,唇角、颏凸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均增大,上述改变幅度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青少年上下颌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造成下颌平面的顺时针旋转,且保持一年多以后下颌平面还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青少年;病例研究


青少年阶段(10~15岁)是行牙齿矫正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大多数恒牙已经萌出,牙弓宽度很少有增长,因此牙齿畸形已基本定型,也能较确切地估计大多数牙齿生长变化可能对治疗带来的影响[1]。在此时期施行牙齿矫正,矫正效果最好。但是,青少年阶段牙齿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完全停止,因此在矫正时,牙齿受外力的牵引发生移动,自身也会有一定生长趋势,如果不能准确推断矫正带来的影响,就会使矫牙目标无法顺利完成,对患者预后不利[2]。本研究多个青少年拔牙正畸治疗案例,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52例正畸拔牙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6例,平均年龄为(12.12±3.64)岁。对照组26例,平均年龄为(12.98±3.58)岁。患者平均病程(18.23±1.62)月。本次研究的全部参与者事先都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拔牙后进行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分别拍摄矫治前,矫治结束保持一年后患者侧位X线头颅侧位片(咬合位)。其中矫治前的侧位X线头颅侧位片均为胶片,矫治结束和保持一年后的为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

本科使用的头影测量用X线摄影机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头颅侧位及曲面断层摄影机。采用日本Winceph系统和美国Image-Pro Plus软件对成片进行测距的数值计算[3][4]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参考线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下颚平面MP、腭平面PP、牙合平面OP、审美平面EP。

本次研究测量项目有:(1)水平线距:Ns-Y、Prn-Y、Cm-Y、Sn-Y。(2)垂直线距:Ns-X、Prn-X、Cm-X、Sn-X。(3)软组织角度:Z角、鼻唇角、颏唇角、面凸角。(4)硬组织角度:面角、颌凸角、关节角、下颌角。(5)软组织线距:AB-UL、AB-Ss。(6)硬组织线距:N-ANS、ANS-Me。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梳理分析,本研究对象矫治前(T1),矫治结束保持一年以后(T2)两个阶段对象软硬组织各点在水平方向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收,大部分硬组织标志点相对颅底向下方移动,唇角、颏凸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均增大,上述改变幅度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对比量表[x±s]

类别

T1(n=52)

T2(n=52)

t

P

Ns-Y(°)

142.05±22.66

125.78±18.76

3.988

0.000

Prn-Y(°)

125.90±10.85

149.97±17.43

8.454

0.000

Cm-Y(°)

10.73±4.26

11.44±5.02

0.778

0.439

Sn-Y(°)

10.77±4.56

11.68±0.47

1.431

0.155

Ns-X(°)

117.06±14.09

101.63±13.28

5.747

0.000

Prn-X(°)

106.70±20.84

121.24±20.14

3.618

0.000

Cm-X(°)

105.18±20.93

153.77±17.49

12.846

0.000

Sn-X(°)

189.29±13.04

117.33±11.86

29.439

0.000

Z角(°)

101.43±11.66

115.18±23.09

3.833

0.000

鼻唇角(°)

14.38±1.85

13.87±19.00

6.503

0.000

颏唇角(°)

183.66±17.35

170.51±19.04

3.681

0.000

面凸角(°)

116.42±16.95

104.60±22.16

3.055

0.003

面角(°)

130.21±21.36

142.70±22.13

2.928

0.004

颌凸角(°)

152.44±11.50

182.35±21.57

8.824

0.000

关节角(°)

102.93±17.61

119.92±11.68

5.798

0.000

下颌角(°)

157.24±18.26

105.01±16.86

15.154

0.000

AB-UL(mm)

11.87±1.10

11.21±1.14

3.004

0.003

AB-Ss(mm)

19.82±1.07

18.52±1.10

6.109

0.000

N-ANS(mm)

11.20±1.76

16.04±1.43

15.391

0.000

ANS-Me(mm)

13.44±1.75

15.30±1.25

6.237

0.000


讨论

本科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各点在水平方向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收,大部分硬组织标志点相对颅底向下方移动,唇角、颏凸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均增大。

本研究认为,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不仅与硬组织有关,还与其所处状态有关,在儿童生长发育期行正畸治疗后的疗效会受生长发育的影响。治疗完成后,如果颅颌面的生长发育仍在继续,则会影响矫治后的牙、牙弓及颌骨位置稳定性,但因其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常容易被忽视。

综上所述,由于青少年正畸治疗后牙性组织变化复杂多变,难以用科学模型进行预测,本研究建议青少年拔牙病例进行正畸治疗后选择长期佩戴维持器(两年到两年半),经常复诊进行保持。

参考文献

[1]马啸远. 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侧貌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朱榴宁,伊彪,王哲,卜寿山,张继生,尹林.正颌外科手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初步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7,31(01):11-14.

[3]王哲,朱榴宁,周琳,伊彪.锥形束CT融合三维面像评估正颌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03):544-549.

[4]卢红飞,麦志辉,陈奇,艾虹.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60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