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货运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我国铁路货运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戴真诚

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运输分公司 天津市 300381

摘要:随着国内网络货运平台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平台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内竞争激烈,用户规模增长进入瓶颈期。由于用户规模对网络货运平台型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平台用户粘性问题是平台型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我国铁路;货运系统;发展策略

引言

货运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推动货运业高质量发展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资源合理配置、区域货运智能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

多式联运中各种模式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连接是限制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的同步运输需要货运链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包括协调运输规则,数据共享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多式联运网络中,ICT的使用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包括实时跟踪、可视性和缩短交货时间等。这些功能可有效利用运输资源,简化供应链管理。因此,ICT在货运走廊的应用可以减少碳排放,从而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此外,运输成本、时间和可靠性等非环境属性也可得到改善。虽然ICT已经进入所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但ICT在控制、监控和管理系统运行方面的渗透程度目前是非常不同的。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同质的ICT标准,从而导致不同系统、流程、应用程序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互联性的技术障碍。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用于多式联运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使得决策的实时性,动态性和集成性功能得到增强,同时将改善用户对相关功能的可访问性。充分利用和捕获决策支持系统从深度和实时信息中获得的价值可以提升多式联运运营商的竞争力。例如,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ICT技术的提升将开发高效的替代方案以应对不确定性和干扰。使用远程信息处理实时跟踪车辆有助于卡车驾驶员行为管理。交易中的自动化将减少对文书工作的需求,并缩短交货时间。但是,挑战在于如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

2货运结构

1)运输方式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运输结构不合理,大量煤炭等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依赖铁路,造成大量优势能源的消耗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集疏运能力不足,方式之间衔接存在不畅,转换成本占全程1/3左右,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2)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间存在结构性短板,通道与节点间的融合不足,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突出,尤其是大进大出的干线运输与小批量、多批次的城市配送之间的衔接效率问题突出。据统计,―最后一公里‖成本超过干线2倍。3)环节间存在结构性问题,配送过程的一体化、标准化运输水平偏低,货运车辆、工具较落后,造成效率低下。尤其是电商货运,涉及商品的运输、仓储、分拣、加工、配送等多个环节,存在产品的拆箱、分拣与重复和过渡包装等问题。从微观层面看,中国货运行业存在市场结构性矛盾。1)第三方货运和供应链服务发展不足,当前中国的自营货运比例仍然较高,第三方货运份额不足40%,经营规模小,综合化程度较低,不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2)市场主体―小散弱‖问题突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企业竞争力不强,大型货运企业盈利能力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仍有较大差距。3)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运行效率低,海铁联运、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甩挂运输等发展缓慢。4)网络化运输、甩挂运输、城市共同配送等发展缓慢,运输空驶现象严重,单车利用效率不高。据统计,中国货运车辆平均实载率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3,车辆日均有效行驶里程仅为发达国家的1/2。

3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服务感知质量是由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预期和实际体验服务所形成的落差而进行的主观评价判断。物流平台双边用户对平台服务的感知质量主要体现四个方面:(1)可靠性,即平台的双边用户在每次使用平台服务时,都能获得准确、无差异的服务。由于物流服务的复杂性,会导致物流平台服务可靠性的降低;(2)响应性,即平台为司机及货主提供交易信息服务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平台虽然聚合了大量的司机,但是及时响应货主的需求仍然是比较大的挑战;(3)保证性,即平台承诺的服务事项是否能够得到遵守,例如有些物流平台刚推出时,为了吸引用户宣传服务免费,后续的收费行为会极大影响用户的感知质量;(4)移情性,即平台在处理双方投诉问题时,是否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及时处理投诉并做好与双边用户的沟通。

4加强运输组织

面对复工复产带来的大量生产物资调运,完善运输应急处置机制,强化调度组织,配足机车、机班,提升编组站、区段站作业效率和分界口交接车能力,为北煤南运、中欧班列等重点列车开行提供运力保障;全力保障电煤供应,跟踪各电厂电煤库存、日耗及运输需求和货源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动态,积极协调政府部门督促各大煤矿加快恢复产能,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全面加强卸车组织,建立重点站区卸车动态跟踪台账,落实预警制度,完善与重点企业沟通机制,成立卸车应急突击队,提高卸车效率特别是夜间卸车率,减少卸车积压问题;围绕“一盘棋”思想,创新沟通及协调机制,通过部门、系统间联动,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引导有能力的企业修建专用线,全力推动“公转铁”的货源良性循环;为企业货主量身定制货物装运方案,有效衔接物资运转、装卸等作业环节,大幅度减少二次倒装作业次数,解决部分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物资无法及时发运的难题。

5跨链技术

因为整个区块链网络是分区的,数据集成时必然面临两个问题:信息孤岛和区块链异构。异构区块链间数据结构、接口协议的不同会导致交易合法性证明各不相同,加剧信息孤岛。跨链技术通过连接互相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不同链上资产和数据的互操作,从而解决孤岛问题。常见的跨链技术实现方式包括公证人机制、哈希锁定和侧链/中继技术。公证人机制需要一个或一组节点在两条链间作为公证人,进行双方交易的收集和验证,架构简单,但引入了一定的中心化;哈希锁定利用了哈希锁和时间锁,能够确保交换的原子性和真实性,但哈希锁定只能用于交换,且增加了交易次数,目前只适合资产交易场景;侧链/中继链技术通过双向锚定的方式实现资产在不同链之间的转移,中继链可以看作去中心的公证人机制,不同的链之间都可以在中继链上进行跨链交互。铁路货运中不同业务链涉及跨链通信时,要考虑具体场景的连接方式、信息传输渠道、验证机制和消息反馈机制。

结语

铁路货运企业以发展网络货运为契机,通过融合铁路货源、运力、装备、场站、路企信息系统平台等资源优势,承接铁路两端更多的铁路运输业务,将单纯的铁路站到站货运业务拓展为公铁海全程货运总包业务,推动货运企业规范运营、优化服务、提质增效、达标降本,从而使铁路货运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提高路企平台粘合度,提升物流市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铁路货运企业向“产业+互联网”的现代货运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宋志刚.车货匹配平台价值共创逻辑的演进———从“再中介化”到“去中介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12):18-31.

[2]刘雅儒,田东红.共享经济下的货运O2O平台双边满意度研究———以快狗速运为例[J].特区经济,2017(8):91-93.

[3]王志宏,傅长涛.用户不同归属行为下货运共享平台的定价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7):1081-1087.

[4]陈动福.“互联网+”背景下提高车货匹配效率途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8):25-27.

[5]刘捷,王玥清,任贵珍,等.音频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粘性评估体系研究———基于ISM模型及AHP法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9(18):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