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衰弱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卢昌琴

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虚弱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是一种老年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特点是生理储备的减少导致身体的脆弱性增加,抵抗压力的能力下降。虚弱与心血管疾病往往并存,相互促进。国外研究表明,衰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国内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分析衰弱在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发生情况,评价衰弱对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衰弱;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共入选65岁及以上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502例。平均年龄(75.1±6.5)岁,男性254例(50.6%)。根据Fried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24例,24.7%)和无衰弱组(378例,75.3%)。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下列条件之一):(1)重度失能或痴呆,无法配合衰弱评估或无法进行有效交流;(2)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3)拒绝留取血样标本。本研究通过北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批件号:2018BJYYEC-058-02),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7204)。

1.2研究方法

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定卧位血压、心率,并记录基础疾病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组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取血,在我院临床检验科检测血常规、血生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等指标。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采用REDCapEDC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并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负责监察研究进度及质量。

1.2.1衰弱和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目前临床应用相对广泛的Fried衰弱表型:

(1)不明原因体重下降;(2)疲乏;(3)握力下降;(4)行走速度下降;(5)躯体活动降低(体力活动下降)。具有上述3条或以上者为衰弱组;具有2条或以下者为无衰弱组。衰弱评估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完成。此外,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躯体生活活动能力评估(basicactivitiesofdaily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ADL)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2.2随访及终点事件 

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终点事件的起始时间定义为患者完成筛选访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终止时间定义为任一复合终点事件首次发生的时间。全因死亡定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终止时间为死亡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和Medcalc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方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测终点事件的预测因子,计算风险比(hazardrisk,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低,脉搏更快,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更多,且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NT-proBNP和hs-CRP则显著增高。同时,衰弱组患者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华法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衰弱组,但阿司匹林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无衰弱组(均为P<0.05)。

2.2 两组患者1年随访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42d(197~354d),随访期间总复合终点发生170例(33.9%),全因死亡11例(2.2%),失访6例(1.2%)。1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49.2%比28.8%,P<0.001)和全因死亡率(5.6%比1.1%,P=0.006)均显著高于无衰弱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同样的趋势(图1)。另外,衰弱组各种原因再入院(47.6%比28.8,P<0.001)也显著高于无衰弱组。

609643818014e_html_b6aebca13c7fb053.png

随访期间失访6例,其中无衰弱组4例,衰弱组2例

图1 衰弱组和无衰弱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3 讨论

衰弱是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一种老年临床综合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2012年一项系统评价纳入61500名老年人,结果显示65岁以上人群衰弱发生率为4%~59%,女性衰弱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发生率明显升高。对国内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中衰弱患病率高达56.9%。衰弱的发生率随研究人群及评估工具不同而不同。

近年来,尽管衰弱的评估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仍无公认的衰弱评估工具。Fried表型是较早使用、十分经典的衰弱量表,其操作简便,患者配合度较好,且该量表的预测效度已得到许多验证,适宜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本研究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衰弱,发现在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24.7%。国外研究显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则高达50%~80%,高于本研究中衰弱的发生率,这可能与研究人群的疾病谱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5):401-410.

[2]谭潇,高超,段春波,等.衰弱和心血管疾病[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6):70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