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应用分析

马维晋

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我们分析了150名进入我们急诊室的昏迷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常见原因可大致分为:急性中毒,脑卒中,糖尿病并发症等。讨论:脑卒中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更为常见,急性中毒的年龄基本上集中在40岁以下。伴用中医药联用后患者的生存率为94.21%。死亡率相对较低。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应用分析

前言:昏迷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临床疾病,具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约占急诊危重疾病发生率的17%。临床起病是急性的,并且由于其复杂的原因,属于危重病人。引起这些症状的因素包括脑血管疾病的急性中毒和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等。通常,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然而,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仍具有呼吸和心跳,但会失去知觉,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缓慢,并自发运动消失。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致命,导致突发紧急情况,使医生难以进行临床诊断和抢救。

传统中医在治疗急性,重症和危症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中医药在急,重和危病症快速诊断以及急诊科中昏迷患者的抢救中的特定研究方法和结果。总结诊断和中医治疗方法。中医结合临床病例,对昏迷进行辨证治疗。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于我们急诊科的15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以下报告:

  1. 方法

(一)150例急诊昏迷患者早期开展常规急救措施

了解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疾病原因。并根据昏迷情况开展相应的治疗。在早期抢救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联合抢救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案以急救中医药物醒脑静为例。

(二)昏迷的病因

常见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入院的患者对急诊科失去知觉患者的病因进行了概述。病因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脑卒中,糖尿病并发症等。下表1、2和3总结了各种疾病的其他症状和治疗方法。

三、结果

病因

45岁以下

45-60岁

60岁以上

合计

急性中毒

34(30.23)

13(8.14)

12(2.33)

55(40.7)

脑卒中

6(1.16)

21(17.44)

24(20.93)

45(39.53)

糖尿病并发症

4(0.77)

10(6.59)

16(10.46)

40(17.83)

其他

2(0.387)

2(0.387)

6(0.116)

10(1.94)

合计

46(32.56)

46(32.56)

58(34.88)

150

表1 150例昏迷患者年龄段、病因分布[n(%)]

病因

合计

急性中毒

35(28.29)

36(12.4)

55(40.7)

脑卒中

29(21.3)

44(18.2)

45(39.53)

糖尿病并发症

24(10.46)

38(7.36)

40(17.83)

其他

8(1.55)

2(0.39)

10(1.94)

合计

96(61.63)

54(38.37)

150

表2 150例昏迷患者性别、病因分布[n(%)]

病症

相关治疗手段

中药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昏迷

常规治疗,用于颅内检查的CT或MRI,及时使用脱水,血管扩容等治疗,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脑细胞保护剂。如果患者血压升高,应及时用利尿剂和脱水剂治疗,应选择亚宁定、硝酸甘油等为脑细胞提供营养。切记不要使用功能强大的降压药来避免引起病人的大脑,血压的突然下降会导致低血压的并发症。

醒脑静,药方包含了麝香、冰片、栀子以及郁金等多种中药材。具有活血散瘀、通窍舒经的作用。清脑静还能够消除组织或细胞中的氧自由基,降低脑脊液中的内热原,消除组织水肿,从而改善患者的颅内环境。首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次用药剂量为 4ml,共分两次给药。如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次日可以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为20ml/次,但需要使用浓度为10%的 GS将醒脑静稀释到 500ml才可用于治疗,或者根据医嘱提示用药


中毒导致的急性昏迷

要先开展彻底的洗胃、催吐,使未被胃肠道黏膜吸收的有毒物质排除,同时根据患者中毒类型提供相应的解毒药

糖尿病导致昏迷

在常规急救基础上还需要联合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注射,调节患者体内血糖平衡,然后再对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进行检查。如果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则需要开展插管给氧治疗,因外伤导致昏迷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还需要同时处理外伤,清创必须彻底,以免伤口感染引发的并发症

表3 不同病症的治疗手段

四、讨论

急诊内科医学作为21世纪的新领域,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疾病是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危机,胃肠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休克,急性中毒和晚期癌症等。

昏迷,是指患者感到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的现象。中医称为昏孟、神昏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出,昏迷是由邪阻清窍、神明被蒙引起的。这是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病人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早期治疗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病因。结果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各种情况的治疗中,可以早期,中期,晚期配合注射醒脑静,尽快恢复受损的颅神经。

在急诊科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是一种常见病,约占15%。这种疾病是神经系统突然疾病之一。昏迷的原因有很多,但都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患者的昏迷时间变长,该脑组织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也将继续下降。最严重的后果是对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因此,抢救工作必须与时间竞争,并且需要科学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醒脑静是一种常用的昏迷急救中医药物。该药物来自于安宫牛黄丸方剂革新后所得出的,该药包括麝香,冰片,栀子以及郁金等许多其他中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昏迷属于神晕和昏厥的类别。这是由于血气的逆行性和邪祖清窍造成的。醒脑静处方麝香是天然麝香,可促进血液循环,通窍舒经。因此,它被用作君药;冰片气味芬芳,对麝香的药用特性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能够清窍醒脑; 栀子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并具有凉血化痰的效果,可以辅助君药疏通人体血脉,清除邪气; 郁金本身主要用于化痰、活血以及开窍的治疗,同样是辅助君药。四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具有活血通络,清热凉血、祛瘀散毒等作用,以及在现代药理研究中的作用,清脑静还可以消除组织或细胞中的氧自由基,减少脑脊液中的内部热,消除了组织水肿,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颅内环境,保护了脑细胞的健康,显着缩短了昏迷时间,迅速降低了脑组织的温度,昏迷后防止了中风和偏瘫等并发症。由于它含有麝香,除孕妇外,所有患者均可使用。从研究结果看,共有120例患者幸存,挽救率达94.21%。3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79%。其中,脑卒中以脑出血和脑梗死多见,酗酒和吸毒是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在高血糖的中老年人中发现。该疾病的特殊状况是酮症酸中毒。中医治疗以(心神耗散)、(热扰心神)、(邪热闭阻心包)、(痰湿蒙蔽清窍)等为主,防止偏瘫等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急诊科对昏迷患者的准确,快速治疗结合中药治疗(注射醒脑静)可有效治疗成瘾,自发性和意外原因引起的昏迷,在临床上值得参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诊昏迷42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30-32.

[2]郭金榜,尹莉莉,郭奇.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4):747.

[3]姚宗英.中医药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8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28+1827.

作者简介:马维晋(1978.10-)男,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