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高血压,麻醉医师该如何应对

/ 2

围术期高血压,麻醉医 师该如何应对

刘尚升

兴文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当前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1亿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使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临床老年高血压手术比例随之攀升。如何综合考虑高血压患者病情展开手术前后的科学风险管理,成为麻醉医师必须要面对的话题。本篇文章关于麻醉医师应如何应对围手术期患者高血压症状的挑战展开探讨。

1是否应由于高血压问题推迟手术

美国心脏学会在21世纪初就已正式表明了他们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否应推迟手术的见解,他们认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以照常进行手术,因为此种程度的高血压病情不会对于围术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造成较大影响,但建议高重度高血压患者择期适当推迟手术,除了危急重症之外,都应尽量在术前争取时间,先控制患者的血压。而他们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的判断标准为,血压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目前还未能对于手术之前高血压与围术期心脏相关并发症的相互影响关系给出合理解释。而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展开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的大量研究,所以也没有大量的数据证实综合我国患者状况,应将需推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设定在何范围。但对于符合以下两点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应当适时推迟手术,首先证实推迟手术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或者是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靶器官损害问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评估。然而需要考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涉及方方面面,譬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病及脑血管疾病等等,这些均是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相关预测因子,麻醉医师应该要就这些内容加强关注。

2麻醉医师应该如何应对围术期高血压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未得到合理控制的高血压症状会导致整个围术期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有所提升,那么为什么临床还会在某些情况下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操作并进行手术治疗呢?按照过去临床应用药物和血压控制技术来说,这确实是应该引起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慎重考虑。过去临床应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不仅作用时间长,且控制性能较强,会在麻醉作用发挥时起较强降压作用。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的临床已经持续推出了新型药物譬如新β受体阻断药倍他乐克、阿替普洛以及各种钙拮抗药、利尿剂等等。将这些药物应用在手术之前,能够有效降低交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兴奋性,还能够起到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预防持续时间为整个围术期,从而降低高危患者心脏相关并发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还可在整个麻醉及手术操作过程中及时应用速效降压药,以实现对患者高血压症状的迅速且准确的控制。

当前临床应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不仅有借助于静脉输注的咪唑安定、丙泊酚及雷米芬太尼等短效药物,而且还拓展了可以借助吸入方式起效的麻醉新药,譬如七氟醚、异氟醚以及地氟醚等,这些药物对于循环系统的控制效果较为轻微,且可控性较强、机动性较强,这也就是当前临床常用的静吸复合式麻醉方式。在以上所提及的药物当中,丙泊酚的作用范围较广,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阻断β受体及阻断钙通道的三重作用,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加强注意。临床医师比较偏好于在手术当中应用异氟醚这与药效有关,既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又对于心肌有一定保护效果,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术中降压方式。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降压操作一定要力求平稳缓慢,一般来说,将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范围左右即符合要求。从作用的平稳性上来说,乌拉地尔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降压效果缓慢且温和,但这种药物需要提前应用。尼卡地平是一类钙通道阻断剂,但这种药物所起到的血管扩充作用是其负性肌力作用的3万倍,所以普遍将其作为降压药物来应用。这种药物的给药方式多样化,既可以推注给药,也可以泵注给药,相较于硝普钠及硝酸甘油两种药物而言给药方式更加灵活,所以临床将这种药物作为高血压患者急性状态及亚急性状态下的急救用药,每次只需要推注0.2~0.5毫克,即可使收缩压下降三成左右,并且能持续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既要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也要避免高血压患者出现不应有的低血压症状,所以也应该要在准备好降压药的同时准备好相应升压药,防止降压过度导致低压现象出现。为了更好的监测手术过程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避免其血压出现急剧变化,最好应用有创动脉内连续血压监测法。

其实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经常也会将现代全身麻醉操作与硬膜外麻醉操作联合使用,硬膜外置管进行麻醉不仅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和肌肉松弛现象,还可以直接应用于手术之后的镇痛护理,让患者在手术之后可视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自我调节。在手术之后,患者由于应激性增强而表现出了术后高血压症状,而这一症状表现会提升患者手术之后的出血概率以及心肌缺血概率,所以手术之后针对患者展开周全有效的镇痛操作及镇静操作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视患者个人需求应用佩尔地平、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药物加以调控。

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麻醉医师也能够尽量保障高血压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的安全,使得高血压患者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尽量避免由于血压升高而停止手术,甚至能够做到不停手术。

3高血压对于围术期转归的影响分析

虽然从当前整个手术期间麻醉医师对于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来说,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麻醉医师还需要及时更新自身对于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和知识储备,特别是需要了解高血压病情的发展以及高血压亚型对于转术期转归的影响。美国高血压协会认为,简化后的高血压分级对于高血压的有效治疗而言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但一定要加强对于收缩压的重视,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收缩压相较于舒张压更难控制,在高血压疾病诊断过程中已经被证实极具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而且是更具危险性的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高血压患者在整个手术前后及操作过程中,其血压是否会由于手术操作而出现过于剧烈的波动,是否会对于手术操作造成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手术期间的高血压于正常范围之内,这都是麻醉医师需要考虑和面对的话题。随着当前临床麻醉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式麻醉药物的提出,大部分麻醉医师已经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但仍旧需要针对高血压知识展开相关的了解并提高认知,以便于更好的提升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