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食道克罗恩病1例

/ 1

高原地区食道克罗恩病 1例

高文文 惠升 次旦罗布 于金 王得春通信作者

西藏军区总医院胃病科,西藏 拉萨 850007,

患者男,31岁,藏族,久居地海拔近4km。因反复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伴吞咽困难3年入院。入院9年前因“肠梗阻:克罗恩病?”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溃疡形成伴淋巴组织混合增生,局部肠壁血管畸形(瘤样增生)。免疫组化CD3(+/-),CD20(+/-),CD79α(+/-),CD45RO(+/-)”。平素常有口腔复发性溃疡。近3年来多次在西藏和四川三甲医院行相关检查,2017-7盆腔CT:左侧髋关节改变,多考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18-4胃镜及病理:食管下段巨大溃疡,PPI治疗后复查,溃疡未完全愈合,食管上段多处胃黏膜异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食管下段活检灰白小组织2粒,鳞状上皮增生伴糜烂及淋巴组织增生,抗酸染色(-),结核qPCR检测未检出结核杆菌DNA片段。2019-2腹部立位平片:肠内不典型气液平面影。2019-2胃镜:食管狭窄原因待查,食管小息肉样隆起,慢性浅表性胃底、体炎伴糜烂。2019-2胸部增强CT:食管胸下段及贲门壁略增厚,内缘不规则。2019-8腹部立位平片示:轻度不完全性肠梗阻、双侧胸腔微少量积液。主要诊断为“食管溃疡”、“食管结核?”、“食管肿瘤?”等,给予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诊断性抗结核(患者自行停药)、营养支持、促胃肠动力等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自动出院并停止治疗,病情反反复复。现患者贫血貌、极度消瘦、体力差、不能自主下床活动。本次入院后查RBC:3.7×1012/L、HGB:72g/L、CRP:100.3mg/L、MCV:70fL、MCH:20pg、MCHC:281g/L、Fe:1.8umol/L、ESR:45mm/h,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口服,胸骨后烧灼感和消化道梗阻症状有所缓解。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并嘱患者加强肠内营养后,精神体力等明显好转。口服康复新液时,患者感食道刺激性疼痛明显无法耐受,故停止服用。入院4天后行胃镜(见图1):食管克罗恩?胃内食物残渣;病理(见图2):(食道黏膜活检组织)黏膜慢性炎,局灶溃疡形成。综合以上考虑食管克罗恩病诊断成立。遂调整治疗方案,加用醋酸泼尼松片 30mg 口服 1/日、美沙拉嗪肠溶片 1g 口服 4/日。按上述方案治疗两周后好转出院。609647b1a9d90_html_a5644e9c895322a2.jpg609647b1a9d90_html_a94afa2d5fcd463.jpg609647b1a9d90_html_bb5b2e9e955de1ca.jpg

图1:胃镜下所见食道图像


609647b1a9d90_html_3ad2130dc0b1c297.jpg609647b1a9d90_html_4189377ba1ba4a41.jpg

图2:经胃镜活检食管粘膜组织病理图

克罗恩病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分布,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病变较少见于食管。因其起病大多隐匿、缓慢、病程长短不等、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愈、病变不典型,易于漏诊,误诊为溃疡、肿瘤、结核等。本病例有如下特点和提示:①以胸骨后疼痛(本例患者疼痛明显,影响睡眠,甚至要求使用止痛麻醉药物)、吞咽困难、肠梗阻、营养障碍、口腔粘膜溃疡和关节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②缺乏典型的镜下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贫血,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缺铁;③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进食困难、食欲减退和慢性消耗导致其极度消瘦,入院时无生活自理能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低于世居高海拔地区人群生理范围;④患者受教育程度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边远农牧区、就医不便、依从性差,多次就诊好转后停止治疗,未能遵医嘱规律服药并随访复查;⑤质子泵抑制剂、中和胃酸可减轻胸骨后疼痛,促胃肠动力药物可减轻消化道梗阻增加进食量,营养支持可改善一般情况;⑥服用氨基水杨酸类和糖皮质激素2日后患者要求出院,未能评价疗效、动态观察胃镜活检并调整治疗方案;⑦对于不会汉语、文化程度低、病情反复的患者,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想方设法详细追问病史,加强鉴别诊断;⑧本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治疗复杂,应尽可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以期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并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