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分析

蓝海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重庆 400010

摘要目的 分析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我院老年科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68例患者以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对照组压迫6h解压,观察两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应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应积极采取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的止血措施。

关键词:冠心病;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效果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在显著增加中,其中冠心病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多实施经桡动脉径路,其容易止血、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而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有关文献表明,对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径路时,不同的使用方法对患者应用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具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我院老年科行冠脉介入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手腕区皮肤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依从性差、有既往精神类疾病患者。将研究对象以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78±3.28)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7.26±2.97)岁;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压迫6h解压,观察组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

1.3观察指标

以一次止血成功为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前臂血肿、皮肤水泡、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病例/总病例×100.00%;评估患者穿刺部位压痛、肢体麻木、手部胀肿程度,评价舒适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对本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609647d24ae57_html_6d39afc994e8b3d4.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成功止血率

观察组成功止血33例,占比97.06%(33/34),对照组成功止血32例,占比94.12(32/34),两组的成功止血率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对比

组别

止血成功

止血未成功

成功止血率

观察组(n=34)

33

1

97.06%(33/34)

对照组(n=34)

32

2

94.12(32/34)

X2



1.025

P



0.07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为2例,分别为前臂血肿1例,皮肤水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分别为前臂血肿2例,皮肤水泡2例,局部组织坏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前臂血肿

皮肤水泡

局部组织坏死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n=34)

1

1

0

5.82%(2/34)

对照组(n=34)

2

2

1

14.71%(5/34)

X2




7.247

P




0.001

2.3患者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压痛、肢体麻木、手部肿胀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舒适度评价对比

组别

压痛

肢体麻木

手部胀肿

观察组(n=34)

1.62±0.25

1.37±0.62

1.72±0.36

对照组(n=34)

3.47±0.12

3.26±0.21

3.52±0.42

t

5.143

6.278

7.286

P

0.001

0.000

0.000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得每年冠心病的发病人群都比较高。临床上对冠心病多采用冠脉介入术治疗法。以往术后止血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但穿刺部位有严重出血现象发生,且需要患者卧床配合,给患者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长期的卧床也增加了患者发生褥疮的概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经桡动脉径路成为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常规操作手段。由此,产生了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这一新型临床止血设备。不同于传统的止血模式下造成患者末梢血运功能不全,局部皮损恢复时间长,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采用气囊压迫法止血效果好且对患者的末梢血运影响较小,得到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推崇。但临床实际操作中,应用该止血设备不同的使用方法所带来的止血效果以及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止血的过程中,采用每2h解压一次共三次的观察组患者1次成功止血率与压迫6h解压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没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压迫6h解压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主诉,可在严密观察下提前解压,避免局部受压过重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对患者采用压迫每2h解压一次共三次的压迫止血即可达到成功止血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患者减轻痛苦。

综上所述,在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时应优先考虑每压迫2h解压一次共3次的止血措施,在保证止血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增强其依从性,这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婷.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压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7):47-48.

  2. 苏慧琴, 邓雪连, 陈梅斯. 不同止血器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32(7):125-126.

  3. 卢晓虹, 魏丽丽, 张艳,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首次减压时间探讨[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5):710-712.

  4. 姜国田, 史俊康, 王娟,等.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临床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6):109-111.

  5. 张存, 魏国芬.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的研究进展[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0(3):402-404.

  6. 苏慧琴, 邓雪连, 陈梅斯. 不同止血器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32(7):125-126.

  7. 卢晓虹, 魏丽丽, 张艳,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首次减压时间探讨[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5):710-712.

  8. 冯伟, 荣向霞, 刘利军,等.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21(5):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