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肿瘤病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冷旭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住院患者行PICC置管时出现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0例符合研究条件病患,从患者因素及疾病因素两方面统计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因素包含肥胖、活动量减小、高血脂,疾病因素包含放化疗史、导管相关并发症、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结论 对于存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肿瘤病患应积极预防、及时处理,降低血栓风险。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血栓;危险因素


肿瘤往往需长期治疗,期间对患者多次静脉注射可能造成患者强烈抵触情绪,PICC置管成为了此类操作首选。但作为血管内异物,PICC导管可能对血管内膜造成直接损伤,继而引起静脉血栓[1]。除了提升PICC置管成功率、选择适合的导管外,分析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同样可对血栓有效预防。本次研究选择了5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针对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展开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肿瘤住院病患共50例,均在住院期间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我院为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区间处于47-70岁,平均年龄(59.34±4.76)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在我院确诊为肿瘤并行系统性治疗,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完整,需行PICC置管,疑似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时愿配合血管超生诊断。

剔除标准:患血液病、住院时患深静脉血栓、预计存活时间不足一个月。

1.2一般方法

对5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统计分析,分别统计患者BMI指数、住院期间活动量变化(重点评估PICC置管侧活动情况)、是否患高血脂、是否有放化疗史、是否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否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各因素占比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因素

对比之下患者BMI>25、活动量明显减小、患高血脂占比显著更高(p<0.05),详见表一。

表一:患者因素统计表

组别

肥胖

活动量

高血脂

BMI≤25

BMI>25

正常

明显减小

人数(n=50)

21

29

14

36

19

31

占比(%)

42%

58%

28%

72%

38%

62%

6.237

5.197

8.205

p

0.008

0.000

0.000

2.2疾病因素

对比之下患者存在放化疗史、导管相关并发症、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占比显著更高(p<0.05),详见表二。

表二:疾病因素统计表

组别

放化疗史

导管相关并发症

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

人数(n=50)

22

28

15

35

20

30

占比(%)

44%

56%

30%

70%

40%

60%

4.319

9.673

5.226

p

0.010

0.000

0.000


3 讨论

PICC置管指的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大多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该操作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高浓度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等优势,现如今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营养治疗、刺激性药物输注等治疗中,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

[2]。但PICC置管并非毫无缺陷,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若导管维护不当或患者存在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同样会因导管异位、导管脱出、静脉炎、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栓等不良因素导致提前拔管[3]。众多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中,导管相关性血栓属于最严重类别,大多为导管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或穿刺操作。加上病人自身状态导致导管附壁或导管所在血管内壁有血凝块形成,易引起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风险[4]

根据本次研究,对50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肿瘤患者展开临床资料调查显示,其危险因素可分为患者因素及疾病因素两个类别。患者因素方面,若患者身体呈中重度肥胖、在肿瘤治疗期间或PICC置管期间活动量明显减少、自身患有高血脂症、存在放化疗治疗史,出现PICC置管其它相关并发症、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则相对而言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更高。具体来说,当患者处于肥胖状态时,PICC置管难度会有所增加,在反复穿刺下可能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活动量方面,本次研究中将活动量减少定义为日常生活正常活动量减少,由于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易产生身体疲劳、厌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睡眠时间可能有所增加,加上担心PICC导管脱落,不少患者潜意识里会减少置管侧手臂的活动,最终造成血液流动缓慢,血小板聚集于导管所在血管中,加大血栓形成风险。患高血脂病患甘油三酯水平偏高,血液更倾向于高凝状态,甘油三酯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会逐渐形成小斑块,加上患者活动量减少,容易造成块状沉积逐渐增厚、增大导致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受阻,严重时甚至出现血流中断。存在放化疗治疗史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更高的原因在于输注化疗药物会刺激血管壁,易造成静脉炎,且放化疗治疗手段会造成患者全身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在血管上皮细胞破裂并释放细胞因子状态下更易聚集而引发血栓。存在置管相关其它并发症患者往往也存在血管内壁损伤可能性,因此发生相关性血栓的风险更高。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已被证实为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独立影响因素,肿瘤患者应谨慎用药。总之,肿瘤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期间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强化预防,及时发觉置管相关性血栓可能性并给予临床干预,提升PICC置管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沈艳芬,董静,王新朋,王晓峥,郑媛媛,郭双双,王宏志. 恶性肿瘤病人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9,26(06):331-336.

[2]刘琼. 淋巴瘤病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0,18(18):2241-2243.

[3]惠慧,马燕兰,郭梅,王松峰. 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9,33(05):811-816.

[4]段娟,李丹,程琳,夏璇,施雁.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9,33(15):265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