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灸哪些穴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面瘫针灸哪些穴位

李光颖

成都长生肾病医院 中医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面瘫病症与多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受损关系密切,疾病症状以面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可划分为中枢性、周围性面瘫2类;其中周围性面瘫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指茎乳孔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本身炎症、面神经受压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与面神经核损害,发病因素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与年龄,通常只发生在一侧。

【关键词】面瘫;针灸;穴位;疼痛

中医从经络学角度出发,提出面瘫的发生与机体面部经络受到病邪阻滞,尤其是足阳明经筋、手太阳功能失调会增加面瘫发生风险,面瘫发生后除了出现口颊部症状外还会出现眼部与额部症状[1]。临床治疗需从2方面着手,可结合针灸刺激面神经,帮助修复神经传导功能,通过调整面部相关肌肉,预防萎缩;总而言之中枢性面瘫治疗难度大于周围性面瘫,且周围性面瘫疾病预后较好,疗程短,而中枢性面瘫则反之[2-3]。文章就面瘫针灸哪些穴位做一报道如下:

1.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病理特点指病变侧面肌均瘫痪,面上下部表情肌瘫痪,出现一侧前额皱纹消失、面部发紧、麻木感、口角歪斜、鼻唇沟浅、流涎等症状,患者无法做鼓腮、皱额、示齿、抬眉、吹口哨、闭目等动作,发病前少数患者会出现面部、耳后、耳下疼痛等[4]。可有病变侧舌前2/3味觉下降、涎液分泌障碍;患者进食后多可在患侧齿颊间隙内滞留食物残渣。中医称其为“口僻”,发病机制指脉络空虚、少阳脉络、卫阳不固、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运行、风邪乘虚侵袭阳明等,病因与面部受凉关系密切,多可继发于中耳炎、感冒、发热、牙龈肿痛之后[5]

2.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是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病后严重的并发症类型,指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面肌瘫痪,属于核上性面瘫,疾病特点指面下部表情肌瘫痪、肢体偏瘫、唾液分泌障碍等[6]

3.局部选穴

中医治疗的基本选穴位方法的原理基础指机体每一个腧穴均可发挥治疗局部病症的效果,治疗规律指“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面瘫病变部位多为阳明经循行之处,鼓多选择面部局部腧穴、手足阳明经穴位,以发挥直击病灶、加速血液运行、通经活络的疗效。临床常选择阳白、颊车、四白、迎香、太阳、鱼腰、地仓、承浆、攒竹、颧髎、牵正、水沟等穴位,而在周围性面瘫中选择攒竹穴与阳白穴是最关键的穴位[7]

3.1 阳白

面神经颞支支配额肌,而阳白穴则分布在颞支支配的解剖位置上,因此选取阳白穴进行针刺治疗有助于恢复额肌肌力与病损面神经颞支功能;可采取1穴4针手法,针刺方向朝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方向,治疗后可明显改善额肌肌力[8]

3.2 颊车、地仓

地仓、颊车透穴可帮助恢复局部拮抗肌与协同肌的互相联系,对口角轴的三维运动进行重建,通过“面颈四针”法治疗,颊车与地仓互相透刺40mm,廉泉向舌根向直刺40mm,迎香向鼻翼向斜刺30mm。

3.3 攒竹

攒竹穴位在眉头凹陷处,在攒竹穴针刺时紧贴眼眶上切迹进针,向晴明方向透刺,确保整个眼眶均有针感,对周围性面瘫具有确切疗效。

3.4 颧髎

颧髎穴采取透刺、点刺、浅刺手法进行治疗,针对中枢性面瘫者,选择大迎、颧髎透刺地仓、颊车作为主穴;选择承浆、迎香、人中作为地仓,针灸的中心在颧髎、地仓穴,连同所透之穴,对手足六阳诸经进行刺激,提高疗效。

3.5 下关

下关穴向眶下裂方向0.8-1寸针刺,针刺后患者会出现鼻腔明显酸胀感受,可明显改善流泪、味觉异常、流涎等面瘫症状。

3.6 牵正

耳垂前0.5-1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即为牵正穴位,对该穴位进行浅刺激与深刺激干预可帮助改善面瘫症状。

4.邻近选穴

4.1 完骨

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即为完骨穴,接近面神经出颅位置,部分患者此处疼痛,则遵循“中医以痛为腧”的理论依据进行针刺治疗。

4.2翳风

针灸时刺激翳风穴可发挥祛风、疏风、散寒、止痛、理三焦之气血的功效,加速恢复面瘫症状,针刺翳风穴可直接对面神经病变部位进行刺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消退茎乳孔周围水肿表现,促进再生损伤的面神经,提高面部细胞免疫功能,改善面瘫症状。

5.小结

西医学提出面神经属于混合神经,其中躯体运动纤维占据大部分,由脑桥的面神经核发出躯体运动纤维,进入内耳门后穿过内耳道底入颞骨之内由茎乳孔出颅,由前进入腮腺交织成丛,自丛中发出颊支、颞支、下颌缘支等对面部表情肌进行支配。面瘫发生于不同的病灶部位,但临床症状普遍存在相似之处,面部阳经循行具有曲折经络、盘根错节的特点,故针灸治疗时可供选择的穴位较多,临床取穴时可结合局部选穴、邻近选穴等共同运用,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 等.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4):678-680.

[2]黄裕金,郭翠萍,陈惠珍, 等.探究针灸与面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周围性面瘫[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38-140.

[3]李文杰,蒋啸,郭新荣, 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788-792.

[4]孟思彤.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96-1697.

[5]白伟,张敏.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2):197-198.

[6]王岚萱,吴若辉,贺小卉, 等.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9):1262-1265.

[7]肖桂胜.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对促进患者面部神经恢复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49-150.

[8]刘春芳.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时机和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