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爱国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意蕴

邓尚昀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大学城, 401331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开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深刻领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意蕴。

关键词: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1],进入新时代,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意蕴,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架构,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

一、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端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究其原因,这一切成果其实都应该归功于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归功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他们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的历史贡献。但是,近代以来,自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大门开始,残酷战争下的烧杀劫掠此起彼伏,本就腐朽的封建王朝在西方列强铁蹄的无情践踏下更是加重了对中国贫苦人民的压迫和镇压,人民苦不堪言。然而,就是在这紧要关头,是无数中华儿女血液里流淌的爱国情怀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主动担起保卫家国的重任,最终夺得了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然而,一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序幕,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展开了新的一页。

事实上,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五四运动用科学、进步和民主的新思想点燃了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更用革命的实际行动团结凝聚起了普通百姓的革命力量。正是在五四运动的熏陶、洗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青年才把目光纷纷转向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以实际行动不断集合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这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传播和革命实践以及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一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爱国主义赋予时代的新内涵

积贫积弱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给近代中国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显示出了其真理本性,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理论武器,自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为传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实践和精神的新内涵。

(一)爱国主义就是在民族独立前提下建立新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把爱国主义作为维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共御外敌的精神纽带,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过程中,在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过程中,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元素,赋予传统的民族精神以新鲜活力。

(二)爱国主义激励着我们努力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内外的双重压力。对内,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整个社会“千疮百孔”,社会各项事业都“百废待兴”。在外,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在此情景下,当时爱国主义的内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保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果实,拥护新民主主义,拥护进步,反对落后,拥护劳动人民,拥护中国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国际主义联盟,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才得以建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到,“资产阶级分子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他们愿意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4]。由此可见,那时爱国主义具体体现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爱国主义的新内涵。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5]。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革命和建设热情,把爱国主义化为苦干、实干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新风貌、新意蕴和新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在实践中实现了大踏步向前发展。

三、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截至 2020 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背后有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具有铁的纪律的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坚决拥护的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重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科学正确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社会建设和发展,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险阻,并在伟大的实践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时代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和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为此,我们要始终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强化危机感和责任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以更新的内涵和精神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3]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