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程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之下,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然而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法对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进行调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以此来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子女早期智力的开发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承载着全国千千万万家庭幼儿的希望和未来。幼儿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此,社会需要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国家政策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5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多个教育政策意见的发布及具体对高校实践教学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了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激增,所以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1]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科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从业于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一定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校声誉。从相关的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学前教育机构期望接收到的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学者调查得出: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实践教学相对较为滞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课时占比较低,见习和实习时间过短,实践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不仅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得到深度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社会满意度,以此以学科发展提高学校声誉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由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验课作为专业理论课的一种辅助形式,一般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主要采取模拟实训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未来幼儿教师所具备的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实习主要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直接进入到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来验证和补充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和发展。根据相关研究及调查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瓶颈。

  1. 高校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足

较强的学前教育师力量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实施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中流砥柱。但是事实却是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几乎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长期工作重心在高校,无力顾及或者直接无法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不能及时获取在实践过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幼儿园所对未来师资的实际需求。学生则更多获得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指导。[2]同时,由于高校教师与幼教机构沟通联系时间有限,导致高校教师在学生实习和见习环节所能提供的指导帮助非常有限,造成学生实习和入职后无法将职前和职后的工作进行有机衔接。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亟需加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在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基地也成为重点建设的内容,尤其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旨在沟通和结合学前教育基础课等课程中的实践技能操作部分,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无疑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但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并不能完全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主要在于建成的实训室徒有形式而缺少内涵建设,部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教学内容缺乏专业实践教学专家的指导,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不合理并且部分实训室建设存在重复、部分实训室的利用率非常低等问题亟需解决。

  1. 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就是学校安排的见习及实习,通过实习及见习让学生迅速掌握一线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实习和见习的时间安排存在问题导致效果不佳。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几乎与幼教机构无任何联系,毕业实习几乎可以被认定是为了应对马上要毕业的学校硬性条件和即将入职需要相关实践能力的紧迫情境而采取的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而非是整个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始终,造成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再学习和再实践的过程进而造成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反思能力。[3]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般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指导应该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一线幼教机构的教师共同承担,才能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但是由于现实中种种原因造成两者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鉴于此,高校应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教师政策,一方面加强校内教师与幼儿园的联系,实施挂职锻炼学习和聘请幼儿园资深教师定期开展专题教学,并且对校内教师的授课实施定期的指导评价,来不断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与学习,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及待遇提升来留住校外优秀的指导教师。

  1.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内外部的原因,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亟待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内涵的建设应该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学前教育教师组成课程小组,邀请专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结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由专家对课程组老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指导,按周期开展教学,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针对实训室利用率低及开设重复的问题,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过程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合并相似的实验项目。开设专业第二课堂,制定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1. 合理分配和保障实践教学时间

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应该采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打破专业实习基本集中在大三学年的做法,建立全程的实践时间,组织学生在大一重点进行见习,结合本学年学生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观摩幼教机构及学前儿童的活动,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内化专业知识。大二结合五大领域教法课的开展让学生定期在幼儿园见习,了解幼教机构活动课程具体的组织和实施。大三开始进行相应的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实行高校和幼教机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2-10.

[2]刘丽娜.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

[3]金兰.时化转型:幼儿教师教育合理发展研究——基于对J省幼儿教师教育的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5月.


作者简介:程帆(1992-),女,甘肃武威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