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

杨旭彤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肿瘤科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索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癌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诊的伴有癌痛患者中选出96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7d后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痛药物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促进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缓解,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痛;集束化护理干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

据调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发生率高,约有30%~60%的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其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发生率高达70%以上[1]。癌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患者将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可能自杀、自残等。因此对于伴有癌痛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症状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癌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诊的伴有癌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出96例为对象,均接受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痛分级为中重度癌痛,NRS评分≥4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45-87岁,平均(61.2±9.4)岁;病种:肺癌13例,胃癌10例,淋巴瘤11例,结直肠癌8例,肝癌6例。观察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43-89岁,平均(61.4±9.5)岁;病种:肺癌15例,胃癌9例,淋巴瘤12例,结直肠癌7例,肝癌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也即轻度疼痛应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应用弱阿片类药物止痛,如可待因;重度疼痛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吗啡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放松疗法等。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癌痛评估。根据NRS数字分级法、面部表情评估量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描述法等方式进行癌痛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癌痛部位、起因、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等,并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社会生活状态等。(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床旁通过口头、视频等方式宣教癌痛的相关知识,如癌痛评估方法、癌痛与睡眠的关系、常见止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认识到镇痛药物是能控制缓解癌痛的,掌握服药的正确计量、最佳时间等,能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评估镇痛药物应用后的效果,能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及时发现镇痛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征兆,及早对症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3)镇痛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其中药物镇痛为规范化的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药物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非药物镇痛措施主要为物理镇痛(如冷热敷、肌肉穴位按摩、手法推拿等)、放松疗法(如冥想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针灸镇痛措施。(4)观察与记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癌痛变化调节癌痛评估的频率,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癌痛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等,做好记录,便于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7d后采用NRS评估患者的癌痛程度,得分0~10分。观察两组患者止痛药物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恶心呕吐、嗜睡、便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数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护理7d后的NR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NRS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7d后

观察组

48

6.88±1.02

2.10±0.44

对照组

48

6.80±1.05

3.57±0.65

t

/

0.379

12.975

P

/

0.706

<0.05

表2 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嗜睡

便秘

发生率

观察组

48

2(4.17)

2(4.17)

1(2.08)

5(10.42)

对照组

48

5(10.42)

4(8.33)

4(8.33)

13(27.08)

x2

/

/

/

/

4.376

P

/

/

/

/

0.036

3 讨论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是因肿瘤细胞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的。癌痛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还会引起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的加重又会导致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进而影响癌痛治疗效果,反过来进一步加重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2]。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癌痛的治疗护理中应采用综合、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既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重疼痛症状缓解,又要注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保持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形成良性循环[3]。本次研究中的应用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是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每个集束至少有3个关键元素,每个元素都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独立性,护理人员能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酌情增减,以便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次研究中选择癌痛评估、健康宣教、镇痛护理措施这三个集束,每个集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操作性,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执行护理措施,通过准确的癌痛评估指导止痛药物的应用和非药物镇痛措施的开展,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通过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水平,并能遵医嘱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征兆,快速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7d后的NRS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促进癌痛的缓解,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英,林晓娥,刘俊娥,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7):2703-2705.

[2]杨天霞.集束化疼痛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缓解的作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5):81-82.

[3]李秋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3):2173-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