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的学校高三后期复习工作实践研究 —以郫都一中高三后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例

/ 3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的学校高三后期复习工作实践研究 —以郫都一中高三后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例

杨建军 李玉林 通讯作者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611730

引言: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12期(总第332期)出版了高考评价体系专题,整期杂志共刊发文章12篇,其中关于高考评价体系整体研究的文章3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的文章9篇,即高考9个学科每科1篇。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出版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一书并公开发行。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热议,也由此在普通高中学校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我校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效。本文试图从学校实践研究的视角,厘清一线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路径、研究行为,期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高三教学 实践研究


一、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价值与根本特征是高中阶段学校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必修课

(一)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作。

“恢复高考制度40多年来,高考选拔了1亿以上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但随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落实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步伐日益加快,由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作为最具公正性的人才选拔制度,其独特的地位和高厉害评价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是众多教育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为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成为新时期高考要完成的历史使命。”[2]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因此,构建高考评价体系是“解决教育评价导向之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责、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之急”[2]

(二)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实践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4]在此基础上,高考评价体系还包括考查载体,即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试题情境。

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明确它全面回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明确它的提出标志着高考评价理念已从“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惟有准确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普通高中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才有新的方向,一线管理者进行备考评价才有理论依据。惟有准确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普通高中一线教师和一线管理者才能找准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的起点与落脚点,高考备考才可能更具有时代性和有效性。

(三)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体两面”的根本特征是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的保障

“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体两面’的科学评价体系;它既是理论体系,其构建始于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素质教育要求在高考中的体现;也是实践体系,为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提供依据。作为实践指南,高考评价体系可以供教育教学人员通过‘四层’考查内容评价学生素质内涵,以‘四翼’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质达成度;也可以供教育考试管理人员根据‘四层’规定的命题内容以及‘四翼’规定的命题要求,有效评价高考试题本身的质量。”[5]

普通高中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台的必然性,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发展紧密相连;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则有利于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新时期高考评价的理念,准确把握实践研究的起点与落脚点;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体两面”的根本特征,则有利于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高考备考的实践操作研究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实践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连续性。

二、厘清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确保高三后期复习教学科学性及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高考评价体系是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基础上研制的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体系。在该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核’统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四层’考查内容与‘四翼’考查要求相互映照,形成彼此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一个系统。”“在‘四层’考查内容中,学科素养起到贯通核心价值与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作用,是‘四层’考查内容的关键环节,可以实现从‘知识能力立意’命题理念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命题理念转变。同时,为体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高考评价创造性地提出了考查载体——试题情境,即通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实现对不同内容、不同水平学科素养的考查。”[6]

厘清高考评价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一线管理者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引领老师们进行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课堂评价,也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一线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进行学习指导、学习评价与教学评价,从而增强高考备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甚而从更长远意义上讲,它还能引导一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扭转一线教师惟高考指挥棒、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教学观念。

三、我校实践研究的策略、路径、成效与经验教训

(一)我校实践研究的策略

1.理论引导为先。《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12期出版高考评价体系专题之后,学校第一时间以学科为单位给高三年级备课组长印制了高考评价体系整体研究的文献(3篇)和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的文献(1篇),要求各备课组长牵头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2020年2月4日开展网络授课以后,学校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对高三各学科教师线上教学情况进行了评价,意图引领全体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审视自身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2.实践研究为基。再好的理论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再好的实践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正因如此,我校提出“依托论坛和展示课平台,不断加大高考评价体系研究力度”的基本思路。论坛以学科备课组长和上展示课的一线教师为主体,聘请知名教学研究专家担任点评嘉宾;展示课则在备课组长的统筹下,高三年级的每位教师将研究心得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全体高三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的素材。

3.总结反思为魂。论坛必有点评反馈,展示课必有意见交流是我校对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一线教师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教师年龄结构,我校要求40岁以下教师必须写课堂教学反思并集结成册,其目的就是引领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而非传统组织教学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的契合度,并进而推动年青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今后素质教育的有序、有效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我校实践研究的路径选择与阶段成效

1.引导备课组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评价大型考试试题的质量。如成都“二诊”考试后,学校就给高三年级各备课组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虽然许多备课组对成都“二诊”试题的评价有些不成熟,甚至显得很稚嫩,但其中仍有部分学科体现了备课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水平。比如物理组提出“核心素养提升还要加强,要进一步增强六个物理模型、物理情景的信息提取能力”,化学组提出“试卷有三点变化特别值得重视:一是重视实验考查;二是拓宽有机化学考查路线;三是情景化命题。学生对情景式题目还未形成系统的方法”等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备课组实践研究的成果。

2.引导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而非传统视角进行高三后期复习教学的设计、评价与反思。我校自5月11日开展“郫都一中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展示课”活动以来,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角度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落实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理念,是否落实了创新情境以利高效备考的教学观。同时,学校层面组织的针对展示课个体的教学研讨、教学评价也紧紧围绕高考评价体系进行,从而引领教师从多层面聚焦高考评价体系。如我校政治教师谢永波在提供展示课后的自我反思中提到:“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看,本堂课在处理核心素养方面还有欠缺,我没能很好地处理学科素养三层之间的关系。过多地关注了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素养表达,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而对高考政治学科素养表达,即政治认同细化为可测量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两个方面、科学精神细化为可测量的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两个方面、法治意识细化为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公共参与细化为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等六个方面的重视不够,更毋论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和思维方法三个方面。”

3.引导教师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学校构建了从校级到区级再到省市级、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序列,鼓励高三年级各备课组从实践研究的角度,以校级课题为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深入持久地进行高考评价体系研究。至目前为止,我校历史组在组长吴林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4月,在吴林老师领衔的成都市菜单培训课程中,吴林代表历史组向全市高中历史教师汇报了我校研究的成果与困惑,赢得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而且,吴林教师置于网络的一些研究心得还被广大同行广为引用。

(三)我校实践研究的经验教训

1.主要经验

一是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信任教师能在学校的引领下及时跟进、智慧研究;二是学校管理者在推进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分层推进策略,从我校实践情况看,具有强烈研究意识(与年龄无关)的教师是高考评价体系研究的先行者,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研究中的引领作用,而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则一定是高考评价体系研究的主体力量,学校一定要有强制要求,至于45岁以上的中年教师则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引导;三是立足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推进学校研究的最有效途径,课堂是教师的立业之基、立根之本,因而惟有立足课堂的实践研究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研究;四是课题引领是推动一线教师养成研究意识的助推器,如果说缺乏课堂的研究是没有生命的研究,那么缺乏课题的研究一定是缺乏持久性、成长性的研究,因而学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课题引领的作用。

2.主要教训

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难度极大,一线管理者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二是高考评价体系内涵极为丰富,非短时间内靠激情和勇气可以解决,需要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持之以恒的研究;三是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再到理论研究是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从事高考评价体系研究的必然之路,每一位研究者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必将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紫光阁.2018(10)8-9

[2]于涵 郑益慧 程力 任子朝《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 《中国考试》201912期。

[3]李勇 赵静宇 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中国考试》201912期。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35.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5]张开 单旭峰 巫阳朔 左璜《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解读》. 《中国考试》201912期。

※注:本文是省级课题《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研究》[川教函〔2014〕446号]的推广成果,市级课题《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水平提升研究》(CY2019Y5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