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先行,促进五育并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劳动教育先行,促进五育并举

陈曦

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 300020

【摘要】从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轨迹来看,一切文明的进步,一切创造的发明,都离不开人们辛勤的劳动。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劳动创造了这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美好。因此,在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形成时时处处劳动的习惯。

【关键词】劳动 思想 习惯

劳动创造智慧,纵横中国五千年,无论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无不出自于我们祖先的辛勤劳作。正是祖先的一步步努力才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泱泱大国。所以发扬劳动精神,尤其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教育孩子劳动光荣的思想。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学孩子正值于世界观萌发时期,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正能量的行为。比如,教育孩子帮助做家务,教育孩子手工制作,引导孩子参加校园内外的劳动等等。

1、发扬雷锋精神。

一直以来,雷锋精神影响我国几代人的思想。可以说,现在从孩子爷爷奶奶的辈分到爸爸妈妈这代人,都崇尚雷锋精神。做雷锋时代的标兵,是时代最崇尚的高贵品格。可是近些年,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的原因,很多家长教育偏颇,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为此社会出现青少年惰性、虚荣、现实的畸形心理状态。正因为这样社会才出现青少年屡屡犯罪的事实。比如:2012年3月广西青少年严某、石某等宿舍抢劫案,2020年2月23日,15岁男孩何某伙同伙伴儿利用手机坑爹案件,还有现在新闻经常报道的各地多次出现校园欺凌等案件。都涉及孩子围绕钱财而犯罪,因为不得骗得而引发他们走向罪恶的道路。假如,学校、家庭从小教育孩子靠勤劳双手创造财富,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培养他们从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和高尚品质,让孩子真正领悟“劳动光荣”的意义,无论如何孩子都不会为了点滴便宜,眼前的享乐而酿成大错。所以,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尤其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劳动意识,把雷锋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使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社会发扬光大,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2、传统思想化教育。

中国是是智慧大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的文明都取之于劳动,比如:古代埃及,本属于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地带,可是依赖于尼罗河浇灌农业,才发展了古代埃及的文化。尤其是金字塔的建造,最能证实劳动人民的智慧。古代巴比伦,依赖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优越条件,发展棉花种植和粮食蔬菜种植,才使得干旱少雨的古巴比伦文化走向当时的世界顶峰。古代印度人依靠劳动不仅开垦了世界第一耕地大国还是佛教的发源地,才使我国大唐时代,皇帝派玄奘师徒去天竺国取经。那么更神奇的是中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依靠黄河、长江,不仅仅开辟了一处处历史文明发源地,使得中国丝绸、瓷器,乃至于青铜器制造等都令西方国家神往不已,而且使中国的四大发明领航于世界文明……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尊重劳动,尊重世界乃至于中国原始的文化,只有不忘劳动的根本才能在此基础发扬光大中华领先的科学基础,才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品质是后天教育养成的优秀劳动作风。如果缺少劳动品质,就无从谈起爱劳动、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等等的思想教育。试想,一个饭来张口,钱来伸手的花花公子哥或者千金大小姐,可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滋味?可明白父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辛苦?可知道建筑工、清洁工、科学家、文学家……付出的努力?所以我们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品质,真正理解古人“粒粒皆辛苦,汗滴禾下土”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品质呢?首先是提升孩子劳动意识。

1、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

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孩子参加校园的劳动,更主要的是教育孩子参加社会劳动。比如,引导孩子节假日帮助附近敬老院擦玻璃、给老人洗脚、洗衣服,平时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爸爸妈妈做饭等等,这些不仅仅是教孩子劳动,更主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

2、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精神。

一个真正的劳动者,都有敢于担当敢于吃苦受累的精神。试想,社会上那些啃老族、坑爹派,他们可有为家庭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思想意识?一个品行恶劣的诈骗犯可有侵犯他人劳动成果的罪恶感?没有,可以说骨子里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责任,意识不到自己犯罪!他们遇到困难总是很自然地推就与别人,遇到好处先想到自己,久而久之,这类人非但不利于社会,也会危害亲人和朋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劳动,引导孩子大公无私,敢于承担责任的无畏精神。

总之,践行语文劳动方法很多,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尤其语文教师,更要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为更好地植根孩子朴实情怀而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新华社北京,2020- 0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