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中给排水设计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装配式建筑中给排水设计要点研究

张利娟、王晓阳、刘卫国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推广,被广泛运用到建筑行业中,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因此,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阐述,并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其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析和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给排水 ;设计要点

  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2)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3)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4)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5)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6)节能环保。

2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内容方向

2.1 给水工程

给水工程需要连接地下管道,将和建筑存在一定距离的水源进行调取应用,对管道内容和实际应用进行给水压力、方式等条件的确定,为长期的工程效果进行适当构件控制、参

数设定、水压调节等技术工序,对给水的内容和质量结合设施进行适当要点明确,就给水技术进行适当的建筑内设施要求和运行保障,研究控制给水工程系统的运作连接,就连接中的信号条件和控制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对建筑内的工程控制行为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2.2 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涉及到的技术内容有图纸设计、管道安装、处理布局等,侧重于处理排水时的大量系统连接问题和控制污水质量,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规划布局进行综合调整,明确体制问题、污水情况等需要注重的运作环节就系统设备型号问题、图纸应用规划尺度等要求进行研究明确,对工程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依据工程开展的设计情况分析进行必要的技术整治。

3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3.1 给水设计要点

将给水工程内连接的管线和水表进行查看和应用设计,就读数状况进行比较,明确给水用量设计,对部分应用 IC 技术或远程技术的水表则不需要进行特殊设计,明确建筑内连接用户管道和各水口内的设计状况,就地下或底层的管线安装情况进行刚度和韧性方面参考,对其建设材料进行各楼层内不同程度抗压测试,依据空气中的对流情况和承载压力进行限制时间内材料应用,就材料影响情况考虑设计中的给水系统运作,要将管线中影响给水的空气、杂质进行去除和净化设计,使给水管道不会由于内部增加压力形成阻碍从而影响给水,将管线所能承载的最大压差范围控制在阀门调节状况下,通过设定减压阀区域范围内的压力舒缓和装置划分进行安全设计。

3.2 排水设计要点

排水设计中要注重系统功能对不同来源的污水状况进行管理,明确污水中大致存留的物质状况和应用设计的装置性质,就建筑内居民用水管道设计进行排水来源确定,就来源情况对污水排放进行指标控制中径流环境确定,明确设计中能采取的节水、净水等功能涉及到装置环节,明确规定中的污水排放应以怎样的系统、效率进行工程控制。就排水是否通畅的行为适当进行定期管道清理和系统处理,就管道连接设计时对其材料和方式进行通畅排水考虑,减少设计中的弯道和接口对用户位置进行合理明确,防止接入工程中的用户不能进行有效防水,影响建筑周边环境,要及时对出现破损和尺寸不符的管道进行更换安装,减少在设计实施和系统设计中的设备连接错误和规划施工错误,依据技术要求下的管道位置深度和现场密封程度进行出现事故中的系统检修和设备维护,对污水处理中的所用材料、管道进行设计功能考虑。

4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4.1 预留洞和预埋套管设计

给排水管道预留洞及预埋套管是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找到布置有给排水系统穿越楼板、屋面、地下室外墙、基础、梁及承重墙的准确定位,避免出现后期无法对接或连接的情况,从而造成施工上的失误,导致施工成本的浪费和施工工期的延误。实际设计中,对于给排水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和地下室外墙时,应预埋刚性或柔性水套管,且应按照《防水套管》相关的规定进行套管选型 ;对于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梁及承重墙时,应预留洞口或加设套管,洞口或套管一般应大于管道外径50~100mm,且管顶上部净空高度不得比建筑物的沉降量低。

4.2 铺设方式选择

在装配式建筑中,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有四种铺设方式 :(1)在建筑内楼板下方穿梁,然后明装铺设 ;(2)在整个楼面的内部垫层中铺设 ;(3)沿着墙体在其暗槽内部铺设 ;(4)以上三种混合铺设。对于使用何种铺设方式,主要是根据各段给排水管线的长度进行一系列实地测量之后再进行选择。无论选择何种铺设方式,都必须以确保系统后期可以正常使用为前提条件,且铺设布局需要和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保持协调性,并且用水点不宜设置在剪力墙处,否则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如果施工条件允许,其给排水系统可以实现明装,将立管与排水横管进行结合式铺设,实现二者互补。

4.3 管道支吊架设计

为了有效增加管道的承重性能,提升管道的稳定性,避免过大的挠度和振动,并且对管道进行约束,防止出现管道变形等危险情况,应对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管道设置支吊架,其支吊架设置原则主要有 :(1)在给排水管道的起端和终端都需要设置固定支架 ;(2)在给水栓及配水点位置需采用吊架或金属管卡进行固定 ;(3)在给排水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中间都应设置相应的支撑,且横管转弯时需设置支架 ;(4)在给排水立管底部转弯处需设置承重支吊架 ;(5)冷水管道和热水管道共用支吊架时需按照热水管道的要求进行设计 ;(6)所有管道支撑均不应在接头处。

4.4 集成管线及部件应用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将施工环境、施工标准等因素考虑在内。目前在我国部分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安装,导致安装的结果差强人意,大大影响了给排水系统的的施工质量。而集成管线是指由管道、管件等零散部件构成,施工时只需要预先在工厂内把零散件预制为集成化、模块化的部件,再通过集成控制箱和墙壁将连接盒二端的管道插接,即完成了系统的安装,因此其具备性价比高、安装工序简单、安装效率高、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

4.5 BIM 技术应用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可以使用 BIM虚拟技术实现对建筑的三维模型构建,实现在电脑上进行虚拟的给排水系统设计。BIM 技术的运用,是我国建筑行业史上一个创新性发展成果,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以及三维虚拟技术,以3D 建模操作模式开展装配式建筑的给排水管系统工作,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使用 BIM 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3D 虚拟建筑模型试验,试验结果作为后期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2)将给排水的计划设计方案投入到虚拟的建筑模型里,根据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实时反映情况,验证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后期实际中的给排水施工可以顺利完成,并且确保施工的合理性。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内的给排水需要结合系统功能与设计要点进行研究确认,将建筑涉及到的设计、施工等运作内容进行技术应用探索,对施工中的要点进行技术明确,就装配式技术而言内部的给排水功能要连接许多内置板块,就板块功能和价值进行设计要点的分析与施工中的技术结合,对工程设计进行适当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丽丽 .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实例分析 [J]. 建筑技术,2018,49(S1):248-249.

[2]徐平.装配式住宅中给排水专业的优化应用与研究[J].给水排水,2017,43(12):76-79.

[3] 陈宏亚 . 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探讨 [J]. 智能城市,2019,5(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