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家庙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鲁中家庙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刘鹏

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 山东 曲阜 273100

摘要:在社会取得飞跃进步的同时,在遗产保护以及文化继承方面,人们的意识明显得以提高。实际上,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再加上未合理开发建设,基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促使其与商业行为发生了结合,进而失去文化内涵,这与文物发展方向是矛盾的。本文对家庙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鲁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探讨,本人能力有限,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庙建筑儒家文化鲁中地域文化民俗文化


引言:对于古建筑的修复,以及对建筑的重建设计,需依据地域文化,同时充分结合地理条件,为更好发展文物建筑,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相比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古建筑重建设计具备一定的差异,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比如材料以及造型等,应遵守建筑学原理,采用可行、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而与环境相协调,最终获取最佳效果。

1.家庙建筑特征

对于任何一个古建筑而言,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等。针对于鲁中地区而言,其是一种区域性概念,具体而言,主要是现如今山东省的中部,带地区位于黄河流于的下游,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包含济宁,泰安以及莱芜等。在该地区,拥有较多的山地,泰山是该地区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约在1550米左右;鲁中地区的北部属于鲁北平面,南部是蒙山一带,东部地形多为丘陵,在西边属于鲁西平原。在鲁中附近一带,有着较多的河流湖泊,分布较为密集,在北部有大家所熟知的小清河,西面有南四湖等。山东省这个地方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在文化背景,以及古建筑方面,都可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在山东省境内,对于古建筑的分布,鲁中地区是主要地区。对于山东省的古建筑而言,大部分分布于鲁中一带,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文化名城,邹城以及泰安等,这些地方的古建筑相对集中,密度也是很大的。在泰山境内,有享誉海内外的泰山,在这一地区,现存较多的古建筑,比如关帝庙、灵隐寺以及岱庙等,在古代的时候,该地区是文人向往的地方。在曲阜市内,有着诸多的寺庙,比如孟庙以及孔庙等。在古代时期,鲁中地区是鲁国与齐国的交界处,亦是齐鲁文化的分界线,在当时,相比于周边诸侯国,农业较为发达,商业较为繁荣,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多名人都出生于这个地方,有伟大的思想家以及艺术家等。在该地区,鲁文化已经渗入人们的骨髓,在鲁文化中,较为经典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儒学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学文化思想至今仍在使用,在习近平时代,更加重视儒学文化。以鲁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

2.鲁中地域文化特色

2.1儒家文化影响

在我国古代时期,常常以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一点不仅体现于治国上,在建筑形制上亦得以彰显,基于礼的要求,进行形成诸多的礼制建筑,比如祠、坛以及庙等。此规制的发展以及诞生,和人们的信仰息息相关,比如对帝王的崇敬,对先贤的敬仰等。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倡导以礼来治国,进而更加印证礼制观点,在此社会背景下,对于庙宇建筑的形成而言,与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由古至今,在国内很多地方,现存较多的庙宇,不管是帝王之家,还是普通的平民家中,都有人文祭祀,庙宇的类型较多,名称亦较为繁杂,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庙宇而言,都蕴藏着一定的含义。例如,在古代的时候,平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认为人死之后,虽然身体会腐烂,但灵魂依旧存在,对于宗庙建筑而言,基本上是依据前堂后寝布局,前居常用来祭拜,后居常用来供养生神明以及先主的。在古代时候,宗庙的建设,主要是用来维护宗法体系,主体是统治阶层;比如泰山市境内的岱庙,对于其建筑准则而言,主要基于南北轴线,在庙宇的四周建立了较高的城墙,同时在四个角都建立角楼。

何谓太庙,是古代帝王祭拜先主的地方,比如北宫侧面的太庙,该太庙是一所祖庙,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北京太庙的建立,主要基于考工记中的左祖右社,而祖是代表祖庙,主体是天子。依据中轴对称式,太庙中的建筑是成对的。在社会不断推动下,后代相当重视先人的贡献,而且十分敬仰,为了追念先主,进而建立庙堂,人们称之为家庙,简单来讲就是祠堂。在礼制的社会背景下,在古代时期,针对于庙宇的规格,有着较为严格的级别约束,在祠堂建设方面,朝廷给出了较为严明的规定。不一样级别的官员,家庙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明朝时期,曾依据唐朝时期的规定,若朝廷官员级别位于三品以上,可建立5间家庙,现如今,对于部分现存的祠堂,大多数是三间厅堂,产生这一现象与礼制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在清朝时期,秦王可建立七间家庙;贝子可建立五间家庙;官员级别处于四品到九品之间的,只可建立三间家庙。这些规定的存在,进而可充分体现阶级关系,也就是上下有别,以及等级森严等。

2.2民俗文化影响

对于传统吉祥图案而言,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基于民俗事象,对于吉祥图案形式与内容的规范,安全源于特定的民俗,同时亦是一种吉祥符号,得到社会共同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百姓对神灵的祈求,创造一种饱含吉兆的氛围。不一样的区域,多方面的民俗节日存在不同,比如生产与生活民俗节日等,对于这些民俗节日活动而言,需通过营造出来的环境,来寄托平民的愿望。对于鲁中地区的家庙而言,针对于民俗文化,建筑装饰与其有着较大的联系。在所有的装饰艺术中,最为常用的是象征手法,基于鲁中家庙,不但可积极展现其建筑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分体现该地区先民的价值取向。

对于武脊六兽而言,在鲁中地区较为流行,基于泥鳅形背,该地区人们将其屋顶称为文脊,基于装饰神兽,该地区人们将其屋脊称为武脊。针对于武脊六兽而言,侧重点是神兽,用来对屋脊进行装饰的,神兽并不是只有六种,还包括多种动物,比如较为常见的鸽、龙、狮子以及鹿等。对于武脊六兽而言,其可表示多重含义,比如象征家族兴旺、健康长寿等,蕴含较为浓烈的乡土气息。众所周知,汉子具备独特的特点,借助于谐音,可进而表示多种意思。基于此,有效应用汉子的谐音双关,可获得较好的修饰效果,比如蝙蝠中的蝠,其谐音是福,因此,在牌坊上,人们常常绘制蝙蝠图案,以表示平安长寿的意思;瓶的谐音为平,进而用来象征平安;喜鹊的谐音为喜,进而表示喜事到来的意思。对于这些吉祥图案而言,常常被应用在家庙的构件上,比如滴水以及瓦当等。在吉祥文字装饰方面,瓦当使用的时间较早。以吉祥文字来对瓦当进行装饰,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在内容以及字体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倡导以礼来治国,进而更加印证礼制观点,在此社会背景下,对于庙宇建筑的形成而言,与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在古代时候,宗庙的建设,主要是用来维护宗法体系,主体是统治阶层;不一样级别的官员,家庙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所有的装饰艺术中,最为常用的是象征手法,基于鲁中家庙,不但可积极展现其建筑特征,而且可充分体现该地区先民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孙雯雯. 齐鲁地区传统家庙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姬灿. 鲁中家庙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