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取向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取向的分析

张曼祥

湖南邵阳市大祥区学院路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高职高专学校承担着较为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可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高专需结合多方面的情况,明确初等教育专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制定恰当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面对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式,需要教师和学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确定最恰当合理的课程目标;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重新构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在第一时间转变教学教育理念,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未来小学教师。

一、分析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指的就是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国家制定的教学方针,通过讲解学科内容,完成恰当的教育任务,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培养标准[1]。这就说明,课程目标会受到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影响,是在某一阶段、某一教学与课程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储层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秉承正确、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独立完成小学阶段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课程标准》也对未来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如未来教师可给予学生正确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在职前教师的教育课程中加入更多的内容,分别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对未来教师提出诸多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课程,并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应当选择哪门学科,应当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需要提供怎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等。与学校应当结合课程标准,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最恰当的课程目标,并且构建三维目标,分别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促使所有的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校需要凸显出课程目标的小学性与示范性,保证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全面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小学教师。

二、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类的课程可帮助高职高专的师范生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规律,夯实其知识基础,提高其教学能力,属于核心课程[2]。但是从长期的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高专的教育课程主要有三门课程以及部分实习课程,其中主要课程是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科教学论。这些课程可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较为致命的弱点,即教育教学理念较为滞后,课程结构相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而这会对教师的教育效果产生长期影响,严重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高。《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些建议,教育机构应当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保证专业课程的合理安排,保证各项课程比例的合理性,小学、中学、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案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高职高专学校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除了设置以上三门学科外,还需加入一些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如小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紧随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入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小学跨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制作、教学技能训练、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等;同时,还应当保证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学课理论课程以及时间性课程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加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此外,高职高专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前瞻性与预见性,将育人作为最高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生本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核心教育理念[3]。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正在发生改变,教师的能力逐渐从传递力向着创造力的方向不断发展,其视野也在不断变化中,向着课程视野的方向发展,角色也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教师的职责发生一定改变,除了教学基础知识外,还需激活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交流沟通的顾问和参与者,而非是直接提供答案的人。

首先,教师需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未来教师必须要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供合适、恰当的教育,促使更多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从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律,认真研究国内外的教育成果和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将枯燥、分为的教学内容转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需真正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需求、学习特征,熟悉学生获取技能、学习知识的过程,整合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种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各项行为的养成特点,结合学生之间的相处规律,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运用倾听、交谈、观察以及分析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可学会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分析和了解学生发展与学习的实际需求,可创设更具有挑战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运用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班级内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出学习共同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等教育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需求的小学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因此,高职高专学校需要大胆进行改革,分析课程标准,确定恰当的课程目标;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保证教育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祖伟.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方式探究[J].科教导刊,2020(3):45-46.

[2]宋晓娜.浅析强化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创新性实践教学[J].读书文摘,2019(14):63-63.

[3]周志玲.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的初探[J].读天下(综合),2019(1):023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