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分析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效果影响

蒋益

巴南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重庆 401300

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胸痛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选择58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常规护理阶段的58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急救时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5.17%、5.1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8.97%、15.52%,P<0.05。结论:由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展开胸痛患者急救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痛护理小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护理质量


胸痛作为常见又危急生命安全的病症,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如何促使患者快速有效接受治疗,预防危险事件,保护心功能,需重视胸痛急救护理[1]。而常规急救护理缺乏高效得到流程管理,可能延误确诊时间。而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具有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性特征,实现快速接诊、分诊、诊断及急救,提高护理质量[2]。为此,本次研究对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胸痛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选择58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常规护理阶段的58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25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40.07±4.26)岁,包含心源性胸痛40例,非心源性胸痛1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26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40.24±4.07)岁,包含心源性胸痛41例,非心源性胸痛17例;排除中途转运及院前死亡患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胸痛护理,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评估病情,心电图检测分型,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如下:①护理小组建立,选择理论知识丰富、护理能力强及应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建胸痛护理小组,并展开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确保充分掌握胸痛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及技能,并量化考核,考核通过才可参与急救护理[3]。②接诊护理,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并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危重程度划分,快速分析病例资料,了解胸痛发作时间、诱发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及合并症等,建立胸痛病例,评估介入手术指征,判断为急性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时用药,符合介入指征送入导管室,或行溶栓治疗。④急救处理,重症者遵医嘱用药、吸氧、止痛等对症处理,或手术治疗。一般急诊者接受留观监护,定时复查,若新发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4]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分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治速度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诊治速度比较(X±S)

组别

例数

初次心电图时间(min)

静脉采血时间(min)

急诊停留时间(min)

观察组

58

8.22±1.06

9.15±1.42

9.45±1.56

对照组

58

11.42±1.16

12.28±1.57

12.72±1.61

t

--

15.509

11.260

11.108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5.17%、5.1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8.97%、15.52%,P<0.05。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休克

观察组

58

3(5.17)

3(5.17)

2(3.45)

对照组

58

10(17.24)

11(18.97)

9(15.52)

X2

--

4.245

5.198

4.921

P

--

0.039

0.022

0.026



3 讨论

胸痛属于心胸外科病症,患者可能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造成胸痛,表现出原发于胸部或由躯体其他位置放射到胸部的疼痛。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并展开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提高其识别风险能力、快速急救能力及高效应变能力,确保护理中严格遵从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快速明确风险,快速实施血液化验、心电图监测等快速诊断,明确风险程度,实施对症治疗,保证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初次心电图、静脉采血、急诊停留时间显著更低,不良事件发生率5.17%、5.17%、3.45%显著更低,提示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可缩短急救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完成诊治工作,实现病情快速控制,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安全性。与卢玲[5]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40.54%)”相近。

综上所述,医院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更符合胸痛患者急救护理需求,提高规范性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郎云丽,王克福,张霞, 等.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在胸痛中心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68-70.

[2]胡淑芬,游莉,包世敏, 等.品管圈缩短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手术时间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5):49-55.

[3]沈俊,冯智灵,袁海花.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36-39.

[4]陆谢娜.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9,41(12):1568-1571.

[5]卢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2):327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