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秦周萍 陈玉莲 李玉琴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中抽选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入院月份的单双分为两组,即A组(n=56)与B组(n=56)。A组对象施予常规护理,B组对象实施综合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相较于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64%、护理满意率83.9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更低(P<0.05);且护理满意率98.21%明显更高(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时,为其施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护理对策;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为疾病多发人群[1]。一旦患者罹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会导致下肢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导致病人无法自理、行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介入治疗,则是诊治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重要方式,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2]。但病人在接受治疗时,也需配合以有效、整体的护理服务,以便改善病人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中抽选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入院月份的单双分为两组,即A组(n=56)与B组(n=56)。A组对象中,男性、女性各含31、25例。年龄资料:30-74岁,平均(55.74±3.10)岁。B组对象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资料:31-75岁,平均(56.07±3.08)岁。两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均具有行使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结果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对象施予常规护理,护士按照护理标准为病人完成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B组对象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分为:(1)一般护理:护士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对病人患肢的保暖。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改善肢体血液循环。(2)心理护理:在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也需保持态度的亲和,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而后,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3)导管护理:护士从患者的留置管出发,对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加以预防。如:对导管进行加压性包扎,观察穿刺点周围的出血情况。术后也需定期监测病人的凝血状态,预防血栓的发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也需严格遵照无菌原则,预防感染的发生。(4)出院宣教:叮嘱患者出院后也需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注意对自身的足部保暖。在生活中,可穿舒适度较高的鞋,减少足部的挤压、摩擦。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分为:血栓、便秘、皮肤肿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

相较于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64%、护理满意率83.9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更低(P<0.05);且护理满意率98.21%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率

A组

56

19.64(11)

83.93(47)

B组

56

5.36(3)

98.21(55)

X2


5.387

8.105

P


<0.05

<0.05

3.讨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来说,介入治疗的实施,可确保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但治疗过程中,需注射大剂量肝素,易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症状

[3]。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需强化对病人的护理,改善治疗效果。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穿刺点周围的出血情况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均可预防病人出现并发症[4-5]。确保整个护理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也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64%、护理满意率83.9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36%明显更低(P<0.05);且护理满意率98.21%明显更高(P<0.05)。这一结果指出,病人在 接受介入治疗时,为其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服务,可促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诊疗,改善病人的依从性。同时,强化对病人的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也促进患者的疾病转归,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时,为其施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洋, 底瑞青, 周纪妹,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21(5):174-176.

[2]孙波, 胡潍青, 尚遂源,等. 腔内介入治疗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 019(001):47-49.

[3]黄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27例临床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v.49(22):70-72.

[4]刘冰莹, 纪含思, 文婷婷,等. 一专四化管理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6(3):481-483.

[5]于立洋, 刘恒, 史云霞,等. 不同体位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8):3899-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