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和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预见性护理对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和重要性

徐珊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在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进行,共对急诊的70例患者展开了调查,以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死亡率、急诊时间消耗。结果:两组死亡率相比,观察组更低,为2.86%(1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送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是(2.12±0.34)min、(6.14±3.23)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急危重症病人使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死亡,缩短时间消耗,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机会。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急危重症;死亡率;时间消耗

急诊几位重症病人病情紧急、危重,死亡率极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准确、高效是关键[1]。传统急诊护理措施在抢救流程等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用于急危重症患者不利于尽快实施抢救[2]。近几年,我院急诊科采取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后显著提升了患者抢救效果,减少了死亡。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对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价值,并对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的70例患者展开了调查,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进行,共对急诊的70例患者展开了调查,以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23~84岁,平均值(53.43±2.12)岁,急性脑血管病人11例,急性心血管病人8例,急性中毒患者5例,颅脑外伤患者11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24~85岁,平均值(53.35±2.36)岁,急性脑血管病人12例,急性心血管病人9例,急性中毒患者4例,颅脑外伤患者10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急诊护理干预,接诊之后快速分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辅助医生完成抢救治疗工作,检测患者体征,维护置管,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2.1入院前干预

在患者入院前,随时与运送患者的急救车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基础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预先分诊,准备好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以及医护人员。

1.2.2病患评估

接诊到患者之后,迅速准确分诊,并辅助医生完成抢救。随即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掌握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护理中加强观察,动态化管理患者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确保医护人员、药品和设备第一时间到位。

1.2.3开放绿色通道

随时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大,随时可能急转直下,急诊内科需要随时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患者供应药品、血液制品、手术室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对比两组患者分诊时间、送抢救使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2和t值检验,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达,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分析

两组死亡率相比,观察组更低,为2.86%(1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组别(n=35)

例数

占比

观察组

1

2.86%

对照组

7

20.00%

X2


5.0806

P


0.0242

2.2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分析

观察组分诊时间、送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是(2.12±0.34)min、(6.14±3.23)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2:两组患者分诊时间、送抢救时间比较(min

组别(n=35)

分诊时间

送抢救时间

观察组

2.12±0.34

6.14±3.23

对照组

4.53±1.15

8.95±2.63

t

11.8893

3.9911

P

0.0000

0.0002

    1.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急诊科接诊患者数量多,接收病情类型较多,收治的患者大都为急症病人[3]。急重症患者病情则更加危机,而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患者护理流程比较混乱,护士工作压力较大,无法从容应对繁琐的工作。这不仅会降低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护患纠纷风险,对于科室工作的开展不利[4]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特点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前,提前与急救车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并预估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评估,做好相关的设备及药品准备,确保患者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患者入院后,快速分诊,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掌握其病情变化趋势,随时做好准备,了解患者并发症风险,展开预防性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灵活并从容应对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符合急诊急重症患者的特点[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措施后,死亡率降低,其分诊时间和送抢救时间均比较短。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时间消耗,减少患者死亡风险,有效保护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下,护士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便于采取前瞻性的干预手段,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避免护患纠纷,缩短抢救中的时间消耗,建议在急诊科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晓凤.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5):131-132.

    [2]吴晶晶.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1):280-281.

    [3]李少文.浅谈预见性护理对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应用和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104-105.

    [4]丛敏,李洋,贾梦缘.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研究[J].特别健康,2020,(10):169.

    [5]徐沙沙.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2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