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问题分析

杨波 蔡晓佩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职业院校管理能级全面提升的需要,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诊改工作的范围和界限、如何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诊改工作机制、如何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效接轨、如何将教学诊断结果转化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了高校发展当中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和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五点建议,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发展 诊断与改进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促进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的自主诊断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在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开启了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序幕。全国各地职业院校都在探索教学诊改工作如何落地,各省级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和校本方案也陆续出台。但是即便如此,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不知如何落实教学诊改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是这一阶段的真实写照。如何有效落实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发挥教学诊改的应有价值,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自教育部在部分省的高职院校启动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高职教育步入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时代。为此,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献近百篇,但真正符合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文献极少。一般的研究资料中的大部分结论还停留在工作思路、对策建议等认识层面,而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实际进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相对较少,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1]

  1.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五点建议

(一)以需求为导向,从问题出发

制订个性化的诊改方案,正确认识教学诊改工作是有效开展诊改工作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对教学诊改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诊改”是先“诊”后“改”,因此,“怎样诊”十分关键。这就需要学校坚持需求导向,从自身问题出发,根据学校情况,提炼出符合学校发展的诊断要素,确定需要重点诊改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已有文件中的指标要素,或者参照其他院校的诊断要素。教学现场是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产生问题的真实土壤,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教育教学场域中捕捉问题,形成符合学校实际需要的诊断要素指标体系和诊改方案。

(二)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诊改的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各个层面的具体内容,如专业特点等,把握好对目标和标准的要求。教学诊改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有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宜粗不宜细,待有关情况逐步明朗后再决定;有的只要抓住关键指标目标和规范,不能事事求全,否则相关目标和规范反而成了教育教学的桎梏,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的结合,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2]。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调研,听取广泛意见,特别是要重视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一方面,相关目标和标准是否设置以及内容如何要听取师生的意见;另一方面,在诊改的过程中也需要听取师生的反馈,要充分信任师生员工对质量建设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大目标和师生小目标的统一。高职院校应以人为本,相信师生员工,依靠师生员工,要让师生成为质量保证的主体,让工作得到师生的认同,这样才能建立起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改变工作理念,规范工作流程

推进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许多工作都是从设定目标到落实目标完成情况与改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分析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诊改的过程中,首先,要让教职员工明确诊改要义,明确其与日常工作的密切联系,明确两者是相互结合两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教职员工应形成设定目标并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做好全面的自我诊断的习惯,要经常自我诊断、及时改进,工作也将因此而常做常新。其次,要细化量化岗位标准,理顺业务流程,夯实诊改基础。要坚持“诊改”理念,不断改进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制度,保证过程数据的实时性采集,将教学诊改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逐步建立以“诊改”为导向的教学工作制度和流程。

(四)以改进为宗旨,实施绩效管理

诊断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应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诊改,而这又取决于高职院校如何使用诊断结果,是将其作为评判教师工作好坏的依据?还是将其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手段?教学诊改的最终目的在于“改进”,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行此项工作时,一定不能偏离初衷,不能将其演变为评价与奖惩的手段。唯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接受教学诊改,诊断结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绩效管理引导质量生成主体不断对诊改实绩进行自我测评,检验目标达成度,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再诊改的起点。

(五)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建设校本数据中心

建立信息化平台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的必要途径。首先,高职院校要打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中心的通道,整合信息资源,破解现有信息孤岛,推进部门之间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立足于本校的人才培养数据中心。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快实现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立基于工作流的数据采集制度,增加过程性数据采集,实现以事件为核心的动态数据采集和存储,从学校、专业、教师、学生方面全面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必要的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机制,形成相应的数据伦理道德约束机制”,注意个人隐私和伦理道德问题。最后,高职院校要做好数据挖掘工作,根据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要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维度,做好诊断点的数据分析,并将其及时反馈以改进相关工作[4]

  1. 结束语:

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构建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既是各级教育部门督促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推动其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责任、推进质量立校战略实施的重大工程。随着高职诊改试点院校复核工作的逐步收官,高职院校全面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趋于成熟,高职院校应当把握好这一契机,精准理解质量保证的内涵,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优化和完善自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冬,仲崇奕.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发展问题的诊断与改进[J].职业技术,2018,17(10):41-44.

[2]李引霞,阚雅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百果园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44-45.

[3]卓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34-35.

[4]刘洋,王然.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与实践——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v.21;No.76(01):13-17.

杨波, 女,汉族,籍贯:湖北鄂州,生于:1984-12-1, 旅游商贸学院,职称:副教授 ,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蔡晓佩, 女,汉族,籍贯:湖北丹江口,生于:1992-11-2, 旅游商贸学院,职称:助教, 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