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宋玉玲

山东省 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264516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潜能发挥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实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环境、质疑意识、创新精神、合作交流

引言: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彩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下面我想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参与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着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首先,注重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认知上的距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情绪状态尤为重要,稍有懈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气氛低沉状态。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才会感染并引领学生全身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并自始至终与教师配合默契。对于一个历史教师来说,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发挥运用,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以强化教师教学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第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由于历史本身具有久远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隔海观涛的陌生感。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到英国侵占我国香港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学到党的十四大召开的内容时,让学生把邓小平到西柏坡南方考察的时事政治和讲话内容找出来并结合课文讲述以突出会议的重要意义。由于事例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且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许,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而其他学生也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 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千篇一律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如学习《戊戌变法》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对于有些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重难点内容我先布置学生回去看课文、看课外书、查资料,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资料上讲台当“老师”给其他学生们讲解,我一般针对同一个重难点要找几个学生带不同版本的资料从不同方面去讲解,我在边上只起“导演”和“旁白”的作用。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培养质疑意识,启迪创新精神   

由于学科地位所决定,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可能会对教材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会按部就班的学习。这里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设问,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鸦片问题是因为鸦片问题肇始,为什么《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同学们思考得出:鸦片问题仅是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在虚伪外衣包装下的根本企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沦为英国的附庸国,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当然,质疑不是推翻一切,在信息来源丰富的今天,学生容易出现随意否定一切,或不顾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而毫无章法的胡乱质疑的偏激思想,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监控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质疑,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三、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有许多探究性的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为不少教育研究者所提倡。讨论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同座位;也可以是课外。既然是讨论,学生并不是围绕教师观点进行,也不是在教师的控制下一步步导向教材的观点,而是围绕某一问题自由自在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尽量扮演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的合伴。如我在讲到: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是否一定失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前者都采取肯定的态度,但是后者的陈述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听说,因此学生的思维马上给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这就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渐进过程,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的同时,应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在扎实地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范小平.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科学咨询》.2015年28期.

[2]秦红霞.创新历史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浅谈初中历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实践创新.《东方青年·教师》.2013年19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