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阶视角下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学习进阶视角下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徐玲杰

天津市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实验小学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数理统计思维,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小学生的统计思维训练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理统计思维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级学习视角;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

1问题提出

“统计与概率”被认为是数学新课程中小学教师最“头疼”的一项内容,这一领域思维方式独特,教师教学难度大而且学生很难学。实证研究表明,小学生基本上无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受过训练的初中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数据,但在统计推理中存在一些错误,如依赖主观、扭曲问题的含义、忽视极值对数据的影响等平均等,高中生使用直觉推理和错误概念的现象也很普遍,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素养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和公民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理解统计概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熟练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统计推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定量能力、网络信息技术能力、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个人与社会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

信息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培育扎实的数据分析素养、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时代需要.但事实上,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统计教育实践及研究都较为薄弱.在CNKI的“期刊”“学位论文”中分别以主题为“统计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能力”“统计素养”“统计思维”“统计推理”“统计能力”“统计认知”为条件进行搜索,时间限定到2019年8月15日,共检索到论文218篇,其中期刊论文180篇,学位论文38篇.期刊论文中20.5%来自《小学数学教育》,6%来自《小学教学参考》,学位论文中只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当前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解析、教材编写、教材的中外比较、统计与概率教案和教学方法、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的发展状况、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的培养策略等多个方面.归纳这些文献可以发现,核心期刊上论文数量较少,博士学位论文占比较低,实证研究、特别是有关学生统计学习特点及规律的实证研究还不多,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统计教育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小学统计与概率是基础教育统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层次学习的基础,统计思维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学习进度的定义目前还不确定,研究者认为,各种定义关注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概念中思维的发展,描述了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思维的发展和进步,学习进度在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被广泛应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更准确、更详细地了解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为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编排提供宏观、中观、微观的数据支持,为找出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的优缺点,构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支架,解决以下问题提供参考。(1) 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如何?(2) 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轨迹是什么?(3) 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的难点是什么?研究假设1: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特征和数量层面,难以达到分析层面;研究假设2: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假设3: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小学生统计思维的发展是不同的;研究假设4:小学统计涉及视觉思维,学生发展良好,但需要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内容,学生感到困难。

2从学习进度的角度看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水平

2.1借助实例促进学生理解概率学习的意义。

数学知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归纳,因此许多教师往往结合生活来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新课程改革提出生命化教学理念后,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实例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利用统计知识和概率知识来处理数学知识,这样他们就能理解统计学或概率知识的意义。比如,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小学数学老师会给学生展示当地8月份的天气,“每天学生出门前,家长都会根据天气预报提醒我们穿与天气相匹配的衣服。这张照片显示了去年8月每天的天气状况。您可以从这个日历中获得什么信息?”有学生说,8月份有8个晴天;有的学生指雷鸣两天;有的学生则表示,多阴天,晴天,雨最少。数学老师接着说:“学生们很善于观察。你能把每个人说的话都说清楚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统计图的形式讲解方法,教师还将事先准备好的条形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条形图,快速回答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条形图的简单性和快速性。数学老师在学习了条形图后继续说,“根据这个条形图,你能猜到明天8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天气,8月份每个天气会有多少天?”学生们开始猜测,这是怎样的一幕。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学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学习统计图的基础上,能够深刻理解概率的含义。

2.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数据分析的概念,这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警觉,使他们开始重视课堂教学中数据分析概念的培养。统计知识点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问题教学法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数据的规律性,进而督促学生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例如,在学生学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在积极思考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统计意识。一开始上课,数学老师就把校服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思考如何选择颜色。许多学生认为,在决定最高人数之前,应该征求所有学生的意见;另一些学生则认为学校太多,无法调查。当有人建议每个班级指派一个学生做一个调查并报告数据时,他们就可以用这些数据来确定制服的颜色。在问题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产生了统计意识,能够逐步对统计进行逼近。

2.3组织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统计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统计和概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从小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统计和概率的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合作教学是一种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的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合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活动,促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合作和统计技能。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统计部分的“双条形图”时,可以通过组织协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统计过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他说,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展示了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城乡人口普查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柱状图,小组讨论了如何用柱状图来表示这组数据,并快速完成教材中的前两张图表。”。学生在完成前两张图表时争议不大,但在完成双统计图表时存在一些困难。然后,教师提出“双表与单表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讨论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3结论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效地组织统计与概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统计过程,感受统计和概率对生活的意义,培养统计意识,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识别社会多样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化侠,辛涛,宋乃庆,杨涛.小学生统计思维测评模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2):77-83.

[2]孙露.小学生统计思维发展及其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张丹.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发展过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周树霞.如何发展小学生的统计观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