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

叶小容

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中心校



摘 要:在过去和现在,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教育而言,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思想内涵,这也是由于时代不同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所致。 在现代汉语教育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劳动素质的新途径。 为了更好地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我们必须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劳动教育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小学生劳动意识弱,缺乏劳动素养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严重缺乏劳动素养。 首先,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足,对劳动的认识仅限于体力劳动。 其次,小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存在缺陷,受到货币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非常排斥体力劳动,对当前的学习任务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他们认为在这个阶段,应该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进入社会后的东西。 最后,小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劳动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并觉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清洁和卫生之类的简单劳动就足以满足劳动教育的要求。

(二)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

学校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只是在主流文化教育中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同时,它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淡化了劳动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首先,学校没有为劳动教育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将劳动教育置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文化教育上,在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 其次,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的错误取向。 劳动教育畸形,给学生错误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活动的行为被归类为劳动,甚至劳动也被用来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

(三)劳动教育评价不够细化,较为笼统

对劳动教育的科学评价,有利于突出学校劳动教育的教育功能。 但是,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不科学。 学校评估学生的工作时,既没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也没有全面的评估标准。 相反,它仅评估整个人工的结果。 这种基于口头和劳动成果的评估是不科学的,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很弱。 而且,这种劳动评估不包括在年级中,并且学校不能看到在家中学生的劳动状况,这使得学校,学生和父母不重视劳动教育。

二、“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劳动目标,树立劳动教育观念

如果要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人的价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劳动教育的目标,树立劳动教育的观念。就学校而言,他们必须首先改变对劳动教育的传统观念,摒弃对“劳动就是干活”的肤浅理解,摒弃“以劳动为惩罚”的错误教育方法。其次,学校应根据核心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建立应与核心素养的总体方向紧密结合,并着重培养学生“以劳树德、增智、育美、强 体”的劳动价值。小学是学生生活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应重视劳动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要实施劳动教育,学校必须首先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对劳动教育进行课程设置,丰富劳动教育渠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劳动教育。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的发展人才,仅凭单一的学科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相反,它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劳动教育整合到不同学科中,并打破学术界限。其次,有必要对劳动教育进行课程设置,并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组织学生全面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圆的方式。最后,有必要充实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引进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建立劳动教育实务基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全面充实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三)家校协作,破解劳动教育难题

劳动教育不是一夜之间的工作。 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涉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民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最佳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诫命和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 首先,学校应重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并允许父母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以确保学校劳动教育的完整性。 其次,学校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劳动情况,戒律和行为的作用要求父母带头才能有效,家长要有意识地养育孩子热爱并坚持劳动的劳动观念。

(四)创新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

科学有效的评估可以了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缺陷并及时加以完善,这是提高劳动教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于学生的劳动评估方法,学校需要创新,摒弃原来的“应试”教育观,并建立全面,综合的评估标准。 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劳动素养,劳动动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考核,摒弃原有的绩效考核原则,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 同时建立学生的劳动状况,并将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劳动状况记录在文件中,以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劳动过程,努力科学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 刊,2016.

[2] 张 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

[3] 张伟德.国际中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中国德育, 2015.

[4]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 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