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自然、社会科学前沿理论热点的哲学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4

当今自然、社会科学前沿理论热点的哲学评析

韦先晓

中科院心理所 北京 100101

摘 要:此文梳理人类对客观规律探索的历史,基于现代科学成就尝试为具体科学提供有效的哲学思维模式,并直面时代的理论焦点阐述了独到的哲学反思。

关键词:量子效应 关系实在 唯物辩证 哲学解析

2020年或更早以来,新冠瘟疫相继在全球肆虐,人类措手不及,巨大灾乱突发,世界一片乱象,匪夷所思现象接连发生,新冠瘟疫的深远影响将随时间推移愈加显现,历史积淀文明,灾乱引人深思,为什么概率极低的事件可以左右历史进程?百年大变局之际亟待重估一切价值,科学应该审视,生命需要反思!

人类文明的积淀启示,瘟疫爆发的概率极低,虽然有些影响甚至左右了历史,但从支配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性、持久性、反复性来看,毕竟不是主因,那么主导秩序是什么?随科技发展,意识与物质界限愈加模糊,理论上讲凭籍精巧的技术系统意识是可操控物质的,但漫长的演化中,须清晰界定主观与客观,这是思维的逻辑起点,人类是以“人”的思维系统来摹写宇宙的运行模式,人的感官是工具,思维是途径,检验的方式只能是实践,即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的、具体的相互作用。基于斯,追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1. 自然科学评述

(一)科学历程的综述

  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一方面是以内省思辨、逻辑手段触及宇宙本体博大精深哲学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是立足于生存、发展具体科学知识累积。直至今天,自然界各层次运动可分为四种类型或四种相互作用,即: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针对自然的运行,可用九组物理数学方程简洁描述,即:牛顿的的运动与引力方程牛顿三定律,热力学第一二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统计力学基本方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扬·米尔斯方程。自然界每当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去一层,人类似乎可一劳永逸支配该领域,达到自觉地控制。

19世纪末,自然科学以牛顿经典力学居统治地位,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新世纪元旦献辞中宣称物理学的天空一切明朗洁净,只剩下两朵乌云有待驱除,一朵是“以太幽灵”,另一朵是“黑体辐射”。恰是这两朵乌云掀起新物理学的革命狂飚,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接连诞生,量子力学论述了微观粒子神秘莫测的本性,玻尔无奈宣称量子挣脱了因果链条是无因之果,但在一定区间遵守统计规律;海森堡确证一个微粒子,不可能既测定它的位置同时又确定其动量,微观粒子波粒二向性无法分割;薛定锷提出量子领域潜伏各种可能性,并形象引喻同一只猫死态与生态可能同时存在,然一旦主体干预观察时又显示某一状态。量子力学观点提出后,爱因斯坦给予反击,他不相信上帝掷骰子,强烈反对微观领域来无影去无踪的幽灵,质疑是否因认识的局限未发现比量子更基本区间的隐秩序,或在微观领域观测时,观测的工具对观测对象的影响不可忽略,但作为客体本身还是受清晰的线性规律支配,当然此观点存在致命的哲学缺陷,慑于爱因斯坦崇高威望,以波尔为领袖的量子理论开拓者们竭力求证,仍无法找到支配量子效应的隐秩序,只能确认存在另一样式的规律即统计规律。后来贝尔定理的证明从理论上剔除隐秩序设想,持续几十年的玻尔、爱因斯坦之争以爱因斯坦失败告终。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规范场论,1954年杨·米耳斯规范场论的提出在物理学统一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微观世界存在对称破缺,1964年西格斯发现微观领域的对称性不是权威的整体对称而是杨-米耳斯规范场论,60年代末,对称破缺与规范场论结合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其后以规范场论为基础建立了标准模型,由此四种基本作用力中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及电磁力得到统一,只有引力没纳入。由此又设想了超弦理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超弦理论有了重大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寻找分为三族,每一族包括2个夸克和1个电子,或者电子的伙伴,以及1个中微子,到目前为止,无论自然界存在或人工作用后的粒子都是由这三族及它们的反粒子合成,为使超弦理论得到终极统一,必须设想更基本的粒子,为迎合实验事实导出基本粒子不是点状而是一维的线或环,其尺度约为10的负33次方米,构想的超弦有五类,它们可能统一起来,有人认为这个理论一旦统一,理论物理基本终结。2015年9月14日位于美国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同时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人类的科技又一次逼近宇宙的真相。

(二)自然科学哲学解析

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传统科学,其研究方法是把具有共性的同一层次物质分成一类,不考虑其内部复杂构造假定为黑体,建立理想化模型,揭示黑体运行状态中相互制约要素间稳定的本质联系,运用数学方程表征具体数量关系,现代数学证明,就某一层次物质而言,它的存在方式无非是数量关系和空间构造变化而已,“代数、几何”,则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甚至它超越了实际局限具有更普遍意义

狭义相对论的发现,首先是测定光束在不同的惯性系恒定不变,再则无法探寻其传播的物质媒介拟态,继而剥离出其相互依存的制约因素质量、速度、时间、空间,依据对立统一规律导出其数量关系。广义相对论无非是把狭义相对论的原则扩展到宇宙空间,因为宇宙质量的分布等同于运动的质量与引力效应,数学工具借助黎曼几何。早期的量子理论是因为黑体辐射中发现的紫外灾变,其哲学依据是没有什么孤立不可入的实体和混沌的无原则连续,在一定尺度下物质总是可分的,总有个关节点,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成熟的量子波动力学是因为实验观测发现波粒二向性,描述工具是薛定谔偏微分波动方程,观测某现象实质是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宏观领域主体及工具系统对客体的影响可忽略,但微观领域则不然,由此测不准原理也可释然,神秘莫测的是量子的行迹,似乎来无影,去无踪。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于对立统一规律,为何没想到宇宙的规律在本质上也是模糊与精确的统一。事实上,一定尺度上是精确的,在另一尺度上又是模糊的,以模糊对模糊,以快速对快速,在一定层次上总可窥测宇宙的真相。依靠现有科学手段是无法理解并精确捕捉量子力学的诡异本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单纯的实体“自在之物”是无意义的,等介于不存在,把握了“自在之物”与外在的联系方式,就把握了其本身,认识某物,即认识其与他物的联系样式,归根究底,人们唯一且只能通过相互作用才能认识事物的特性,事物的存在价值是以其对他物的作用体现的。基于宇宙的客观性,四种基本作用力统一的理论绝对存在,现在构想的超弦理论是为迎合事实借助复杂的数学模型强行统一,定然顾此失彼支离破碎,在没有科学手段向微观与宇观深入开掘之前,只能依赖哲学思维与数学手段。
为何在探寻宇宙规律时人类强求一定要绝对精确与清晰,似乎思维潜意识偏执地苛求所谓的绝对真理,根源是:思考宇宙时,自负的人类习惯性把自己置身于宇宙之外,同时因人性对稳恒的觊觎与认识能力局限对未知、无常的恐惧。没谁强加人类必须绝对精确地去认识一切,控制在误差容许范围即足够精准了,认识并干预与人有关的现象,服务于人的现实需要才是科学的全部价值。追寻世界为何如此,只能说“人”是宇宙演化的产物,人体的物理构造超不过自然的规律范畴,宇宙赋予“人”的意义是足够、自洽的,真实的。

  1. 社会科学评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合理性

按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实事求是是哲学的逻辑前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社会学的认知原则。社会学的基础是人,其逻辑起点在于界定人的特性,由于人性的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带来了研究社会现象的困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前,尽管不少先哲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但在社会领域唯心主义占居主导地位。迄今为止,经得起时间检验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依然具有生命力的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其方法论有以下几个特征:从支配人的行为,情感的外在力量出发寻求所谓看不见的手来研究社会动力机制;从人的心理内在秩序或说人性必然,可参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社会必然走向;从微观机制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解析宏观社会内在矛盾从而揭示未来趋势。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论述:调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团背后最强大动力是经济,它最终决定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具体而言: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生产力,任何时代并不是想怎样生产就怎样生产,实际上受制于客观条件,一个时代只能提供一定的生产力,于是围绕现实的生产方式,人类被一条无形绳索捆绑在所谓的生产关系上,低效率生产力时代,生存强烈欲望逼迫,生产方式单一,强制性越明显,社会形态愈鲜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何尚不如此,尽管现代以金融为核心、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虚拟经济令人眼花缭乱,试问,人性变了吗、人性背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制力变了吗?以物质资料生产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人类赖以存在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以数学手段、洞悉人性的博弈、快捷的信息传输推动了资本的高速组合只能加速资源配置同时加剧了社会的马太效应,衍生了社会的不稳定预期与人心的浮躁、异化。

人类历史上许多先进分子曾幻想公平、民主、合理、人道的秩序,每次声势浩大的民众起义成功后,其领袖人物也尝试过耕者有其田,均贫富,然而囿于人本身劣根性,实质是人本性和生产的供给不足,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无非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体制的构架上,沿袭了前苏联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更本质的是大规模引进现代工业文明的先进成果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夯实必要的经济基础,因独特的历史沿革和自然环境,历史中每个具体社会各具特色,但无论怎样,其核心基础偏离不了经济这根轴心。争取自由、民主、个性解放是人类天性,当生产能力足够社会成员各取所需、社会主体普遍觉醒时,一种因冲突、妥协整合的社会体制必然是平等、民主、和谐、人性无压抑的全面发展,即取消物对人的压制私有制消亡;消除社会制度本身造成的人对人压制国家消亡。从大尺度纵观上讲,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尽管由于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自然、历史杂多因素呈现形形色色的异常、反复,但趋势是注定的,基本内核是一致的,这种必然性是由人性的必然和生产力加速累积所致。

(二)新社会科学指导范式的构想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是社会宏观主导秩序,但个体人性的复杂与客观固有的不确定性为历史的诡异与偶然提供可能。社会科学的主体是人,由于人性的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带来了研究的困境,迄今科学无法从神经、细胞结构、分子、电子、夸克基本粒子角度阐述思维的物理机制,但在主观上须界定人的自由意志,社会未来前景取决于主体的选择与实践,鉴于微观量子本身不确定性,应在框定历史唯物主义合理性前提下作适宜补充利于实时、真实、切实指导社会实践。

理论要义:1、由于自由意志的量子效应具有随心所欲主动权,任何人可能会作出各种举措,只要社会客观条件具备契和,现实世界允许发生的事件皆可因人的引发而引发,据此再反常,再不可思议事件都可能发生。2、各种可能性事件中,概率是不均衡的,有的事件会发生,但可能性极小;有的秩序是主导的,会反复持续起作用决定社会整体走势。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是理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规律是真实的,是主导秩序,因此社会规律可看作趋势是必然的,过程是随机的,其取决于真实实践。3、社会科学的终极价值是致力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鉴于人类的现实威胁,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应形成有效遏止可能毁灭人类的机制,尽可能呵护人类这一宇宙的奇迹航行到时空的未来,实现人类本应有的坎坷而布满风险的生命意义。4、新的理论构想,即建立一种综合性、实时理论,其要义类似于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多元高次方程对影响社会走向的所有因素尽纳入考察视野,针对具体作用划分层次,对各种因素及其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参照预期目的进行调控、干预,其开放性体现为随人类发展,认识愈深入、干预愈深广、控制愈精确。

新社会科学指导范式的方法论意义,确认世界的不可控、有效管控不确定性,致力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与福祉把事物引向可控的方向与领域。

(三)社会科学的哲学功能与论证

哲学的终极价值功能应服务于人类福祉,以理性的逻辑佐证社会主体“人”的无限潜能及其依据,即人的主体性与把握无限的方法论。人的主体性,即意志自由与认识改变能力的无穷性;意志的自由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可切身体验,无论外在强制如何,在主观范围内,内心世界总存在有一个无拘无束,自在自为的本我,而且一旦意念产生付诸行动后又会连锁影响后续事件。现存世界一切道德、法律、伦理、社会学领域基础依赖这个宏观上的逻辑,否则将引起不堪设想的混乱与困扰。

把握无限的方法论即人认识无限性的可行途径。这是提供人认识、改造自然和自身能力足够性的论据。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以有限把握无限的哲学途径。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人”以有限把握无限的哲学途径,理论上对任何现象进行足够解析与剥离后最终必然只剩下一对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范畴,譬如:对物质构成的研究,在原子层面即是质子和中子聚合的原子核与电子的吸引排斥,宏观物质无非是原子多少及其几何排列,其它现象也是找到稳定的层级状态后,其变化无非是稳定的层级状态姑且称为黑体的数量关系与几何排列。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思想论证:一是采取运动形式分类法,最简单的运动归根结底只能是对立统一基原在空间上的吸引与排斥;二是采取无限穷尽划分法,设想即便找到事物最小的层次不变的基原,可追问,最小基原内部总可分裂最终只能分裂为这一基原,现在问题是它们如何结合的,如果只有引力,则归于无,如果只有斥力,则无法统一,亦归于无;采取无穷归纳推理可证,宇宙最一般规律是对立统一,可表述为,一生二,二生多继而生万物。由此,再复杂的事物,总可通过矛盾分析法,追踪到其最小层次的载体的运动,通过数学处理,就可把握其体系状态。即便是再小层次的状态,总可通过对立面控制达到改变整体系统状态,把握了“自在之物”与外在的联系方式,就把握了其本身,认识某物,即认识其与他物的联系样式,从终极层面讲,人们认识的世界不是实体世界,只能是关系实在,但仅此亦足够。

三、若干社会热点的理论解析

1、国际政治。精细解析国际政治: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与现实各种矛盾交汇是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象,追求进步与物质生活的充裕,谋求平等、独立尊严是世界各族人民的梦想,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永恒主题,这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深层精神动因,而国家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实力才是最根本的、最具活力的变革力。

2、现代战争。透过硝烟看历史,战争最终是人与人活力的对抗,在客观物质条件及技术既定前提下,总是预留有人的素质能力驰骋空间。伴随文明的进步,战争依然遵循其不变的内核:一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驱动战争的最终是经济利益,尽管在特定时期杂合各种诱因,如:文明的冲突、民族的恩怨、信仰的差异等。二是战争总是从最薄弱处着手,力求以最小代价达成最大利益;孙子兵法中“不战屈人之兵”是对战争经济法则最简洁的注解。人类总是力求力求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利益,这亦可解释美国以美元奴役世界的秘密,作为人类总体讲只能向自然索取,这就是自然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但作为人类某一群体讲则可以以无偿方式掠夺同类劳动,这就是所谓的国家、政治、阶级现象,它是社会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其特殊的现象战争即来源于此。三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总是优先投入到最富挑战性的人类战争,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武器的更新,进而推动战争理论的更新。

3、文化的实质。人类具有共同心理结构,具有要求个性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是人类发展问题的实质。文化的样式则是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及各民族所处的地理因素和自然人文条件的多样性导致的,它意味着人感受自身本质的多样性。感伤于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生存竞争压力剧增、自然环境破坏、传统美德消解、因科技长足发展对宇宙本质逐层揭示导致对生命神秘、敬畏心理消失,人们开始对前景沮丧。人们怀念昔日田园牧歌似的农耕生活、淳朴民风,向往封闭隔绝,贫困、苦难条件下呈现的人性光辉,诸如亲情、爱情的美妙体验及艺术审美感受。是啊,那种令人如醉如痴、动人心魄的人文意境激起多少人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和战胜苦难的勇气。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与人文意义,但不具有决定意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具体发展样式的外在形式。“文化”的功能:一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优化社会结构,适宜于人类整体发展或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三是满足主体内在需要,使人感受本质的丰富性,提升生命质量。

4、民主的真相。民主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民主必须服从人道主义与真理,最终还是依赖基于真、善、美具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的综合素质,柏拉图的哲学王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有其合理之处,现实中社会的真正文明与进步,是与这个社会中要求更合理、不廿于现状、渴望幸福且敢于执著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社会成员普遍觉醒,少数人的欺骗愚弄难以得逞,这时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又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一种历经意志整合的民主政治才得以施行,真正合理的政治运行机制才得以建立。由此社会的发展是具体、动态、实践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也佐证了柏拉图的哲学王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5、宗教的命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支配自己异己力量的虚幻反映,在阶级社会它是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精神鸦片,其特点一是对支配自己异己力量恐惧且无法抗拒,二是对支配自己的异己力量无法理解、认识,三是通过虚构万能的神寻求精神慰籍与寄托。随社会发展,尤其现代科学进步,宗教依然有其存在的空间,一是面对浩瀚无际宇宙,凸现人类认识的相对局限性;二是深入到微观世界,量子运动的不确定性;三是通过共同信仰,凝结人类群体的力量可有效缓解对未知的恐惧与无所适从。

6、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哲学如此深邃为何没能优先孕育现代科学进而释放先进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真正实质的进步?真正从精神与物质向度解放人,要植根于客观、真实的事实与规律基础,中国古典哲学以内省思辨、逻辑手段触及到宇宙本体博大精深的某个层面,亦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这个辨证法的核心认为无生有,一生二,二生多,继而生万物,但缺乏具体科学知识累积与工具延展人的认知、感觉系统,故而永远停留于思辩的自娱自乐状态,由于几千年来人性的稳定性,以易经为代表的“国学”对“人心与人构成的社会”的研究相当深入,但对自然科学丰富、复杂、具体的辨证联系模式毫无进展,恰恰是西方基于符号的语言系统和逻辑工具引导人类实实在在触及到自然的真实层面,继而以实在的工具控制操作客观存在尽早释放了科学的力量解脱了自身,真相一旦识破,理性与工具一旦嫁接,真实的物质力量当然是思维无法企及的,而且其几何级增长的良性循环令人瞠目结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4

[3]赫拉利:《未来简史》,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

[4]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5] 《自然》(Nature):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作者简介:韦先晓(1976-),男,汉族,湖北仙桃人,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学位,现2017级中科院教育与发展专业在职博士,管理科学院人文所特约研究员,发表在军内外核心刊物论文50余篇,涉及哲学社会、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