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毛建波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中心小学 316012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 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是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即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体育;生活;教学;

一、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定义。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根基的体育课堂教学,创设学生可能接触的体育生活情境,提炼体育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生活是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二、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指导。

(1)教师要确立生活为先的原则,改革体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生活在先的教育观念就是将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活动应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挥体育精神,把握与创造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地、综合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确立生活化的态度,与学生平起平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既是体育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音,彻底改变原有教学过程中僵化的主动与被动、输出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师生关系。

(2)教学内容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体育是非生产性的一项活动,不直接产生劳动价值,也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是体育确是从生产劳动技术移植而来的,因此体育也可作为传授劳动技能的辅助手段,也就是说体育的本质是属于生活的。”体育教学要广泛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进而丰富学生个体在体育世界中体会到的情感和思想认识。要充分发掘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中的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力求每一寸空间都释放出温馨的生活气息。教师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心理状况、情感经验和生活阅历之间建立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体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生活情境,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创设一些“生活情景”,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的氛围中,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得到彻底的自由,在玩和活动中锻炼体魄,思考人生。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将“推车”,“插秧”, “播种”,“挑担”等劳动内容引入课堂;针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模仿开车做热身运动,用模仿机器人学习体操和游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跳橡皮筋,踢毽子,玩呼啦圈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体操棒玩法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群上学小精灵一天的学习生活经历,通过“早上起床锻炼好”、“愉快的学习、游戏生活”、“七嘴八舌话自救”、“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与情景中了解体操棒各种不同的功能,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2)场地和器材的生活化。体育课的场地和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健康的有效保证。现行的大部分体育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的思想基础上配置的,很多都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体育生活化的要求,且使用频率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可回收的废弃物等用来进行学习和锻炼,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寻找到不同的器械进行自我锻炼的这一重要信息。比如,可以用喝完饮料的易拉罐作为投掷时的投掷物,可以利用空的饮料瓶充当保龄球的球瓶展开简易的保龄球运动。又如一张废纸,既可以折成纸飞机进行游戏,也可以团成纸球玩“打雪仗”的游戏,又可以当成抢座位的座位使用。这些由学生自己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既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极大的激发了他们运动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手段的生活化。科学的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来诱发,驱动并制成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现今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和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比如:在教授投掷的课程时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秧苗”等劳动情境;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粮食”等场景;在教学“换物赛跑”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种树”,“浇花”“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的一系列场景。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是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回归现实,回归生活。

(4)课堂外的生活化。学校的体育教学只是为学生体育打基础,起好步和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自觉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体育的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生活体育。比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开个家庭运动会,比赛跳绳,跳舞,玩呼啦圈,个体体操赛,用气球进行顶球游戏等等。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一些常识性的技能,比如学骑自行车,游泳等。同样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些团队的运动,比如跳橡皮筋,打乒乓球,打篮球和踢足球等。

四、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体育生活化教学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以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为教学出发点,“亲近”学生和老师的生活,重视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改变了以往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事实。教育回归生活,使教育工作者从传统教学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观,转向关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和实践。考察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学习体育技能本身就是生活。体育生活化教学使我们淡化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摆脱中考升学等压力的束缚,在体育生活化教学中潜移默化养成完整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拓展了学习领域,明确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育生活化教学观念从理论上肯定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了体育学习领域。同时肯定了体育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到生活中去发掘资源,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课程资源,从而实现体育课程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体育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去过幸福快乐的生活。体育与个人的价值源于在生活过程中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它以个体为核心,强调人是体育的出发点。它追求人的身心健全、人格完善,满足个人的需要、兴趣。这种价值是体育内在的、本质的,是体育的最终归宿。

总之,体育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走进体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伟利,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探讨,商业文化,2009.4

[2] 焦健玮,刘伟,李蕊,体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和实施,教学与管理,2009.7

[3] 顾巧明,李建,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4] 王加卫,让体育教学“生活化”,新课程研究,2009.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