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 2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耿云杉 1   杨琬莹 2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 710000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   710000

摘要: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上的重要城市,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平台的多维度研究,寻求适合西安地域特特色的公共艺术语言表达,推进城市空间艺术创新。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空间;丝绸之路

前言:“艺术追求尽量多的可能性,设计追求尽量少的可能性。” 开创多种途径,把文化做到“中而新”,进行文化普及创新发展,公共景观艺术解决艺术作品在环境中合理尺度,运用科学的数据,科学的论证转换成空间立体思维关系,尺度与文化理念结合,以文化经济为导向,以人为精神为主导,通过景观、艺术融入设计、融入实践。


一、公共艺术空间与文化系统的关联

西安在地铁车站空间设置景观公共艺术品,诠释和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文明建设,用“一站一景”文化墙作为城市印象窗口。空间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给城市空间赋予审美价值,公共艺术是对集体活动场所精神层面的艺术追求,因此融和可参与体验,可消费参观、可理解的丰富性将会促进视觉传达传播。以互通设计升级空间焕新力,以多重景观构建城市空间交互力,以多样维度体验环境的尺度效应及其在场所认同感构建中的作用。提升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活力,打造立体人文情怀的城市公共空间,用公共艺术重塑城市生活体验的能力,通过“人文 艺术 科技”感受艺术边界,整合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环境、交通、人群需求的关系。营造一体化、复合化、立体化、多元化、城市标志性公共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为西安建设文化品牌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西安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先决基础、独特而丰富的丝路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今落地实施的系列文化项目,形成了标识性建筑、公共设施以及影视产品,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为全新文化品牌,整合资源,积极建构“当代西安丝路文化”新形象,探索城市文化生命力和创新力,通过“当代西安丝路文化”与古丝路文化的衔接关系,传播发挥城市在经济、文化上的辐射作用,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探索以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文化形象系统,提升信息沟通渠道,深度开发思路文化产业,教育、经济、商贸、旅游、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经济效益。用公共艺术探讨空间与文化系统的关联碰撞,引发城市空间构建新的思考与探究。


二、艺术语言介入空间旨在打造更具公共性内涵的公共艺术平台

公共艺术空间是物理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统一,空间赋予艺术媒介。相互渗透、相互重叠。“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留在城市。”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创意思路的变革,和谐共振。古丝路西安不仅是一条商贸交通开启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创作之路。

“张骞出征”“昭君出塞”丝路故事承载“丝路价值”。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连接世界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原点,欧亚大陆多元化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建设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将丝绸之路文化元素散落在景观空间中,用全新的方式,寻求最寻常的空间,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推动西安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让艺术赋能美好生活。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西安丝绸之路群雕、玄奘、汉武帝等,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与传递。以传承文明、提升艺术介入空间的品质,传递西安城市精神,映射城市灵魂。避免碎片化,老物件聚集时代印迹,老景观空间改造成艺术空间,建立社会关系,人文关怀。城市记忆全方位保护和展示,发现挖据整合艺术资源,激发文化自信,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挖掘提炼古丝绸之路沿线关中地区汉语方言与民俗文化展示,强化空间艺术语言不同的错位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建立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空间 构筑区域文化地标

植入文化要素,建造特色文化主题公园,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强化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教育。通过以文化+风貌+思路,实现符合西安丝路文化特色和城市需求的嵌入渗透。打造线上线下的联动,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以丝路文化为灵魂,链接文化衍生品系列设计。增进文化归属感,从广告宣传到话题共享,体现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更注重实用性考虑,建设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实现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以丰富的丝路文化符号粘合城市景观和意象,通过“文化+商业”实现公共文化空间传承文化地域性。

建设文化旅游新地标,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大背景下,建设丝路文化为载体的城市剧院、书店、电影节等文旅,作为公共艺术与丝路原点相对接的重要平台,以文化新地标的方式展现意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十三朝古都形象。文化地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13.74公里西安城墙,大唐不夜城灯火流光,新丝路经贸繁华。打造具有国际智慧、国际视野的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切实做优软环境,打造硬实力,以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在乡村旅游振兴和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旅游,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助力沉浸式文旅体验普及,“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融合了秦汉雄凤、大唐神韵的大唐华清城,为游客切身体验西安古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提供更为多样的、个性化的选择和途径,也为文旅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和样本。以旅游促发展,以文化增共识。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总结

厚植文旅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丝路商务、丝路商业、丝路创意。布局新基建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把握契机助力中心城市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创造美好生活。打造丝路文化高地,用艺术语言介入空间旨在打造更具公共性内涵的公共艺术平台。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以丝路文化为纽带,寻求丝路文化精神承载的实物载体,如何创新施策显得尤为重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化在西安融合,新时期城市的发展,如何在新挑战之下,化危机为机遇,随着文化体验基地的建设,城市文化展示的平台和窗口将随之增多,体验将更加多样,越来越丰富的平台搭建,将更好的满足其需求。打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优秀文化融合化”特色的“丝路文化高地”。






附图:西安丝路文化文创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视觉传达16级 王德贤 刘思思

609e3f60940cc_html_1d74b4ae6b9a3918.jpg

609e3f60940cc_html_b263645d3331928c.jpg

参考文献:

刘新禽,城市形象塑造中文化符号的运用[J].当代传播,2011,03:131

宋突勤.城市品牌形象的符号化传播应用研究[J].大家,2012,08:300

朱晓或.西安城市文化形象符号的影像化传播[J].当代电影,2013,03:148

王华.对话是城市的生命一一刘易斯·芒福德城市传播观解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09

马中红.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周研.城市传播理念与路径研究[M].当代传播,2012,03:115-118

何国平.城市形象传播:框架与策略现代传播,2010,08:13-15

莫智勇.创意新媒体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150-156

哈艳秋 鄢晨.略论古丝调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05:11-15

王学军 李巧玲.丝網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一一基于陕西段西安旅游区的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5: 152-154

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景观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19JK0456